上海龙凤1314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

时间:2024-05-10 17:15:4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唐宋八大家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1

上海龙凤1314  在我还没有入学前,妈妈就给我讲过唐宋八大家,但那时听着就像天书一样,后来妈妈又给我买来好多唐诗和宋词,但也只是和妈妈一起读读,通过今天观看《唐宋八大家》才真正了解到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柳宗元并称韩柳,他与柳宗元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以文学文学明世,合称三苏,苏洵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非常用功,苏轼深受父亲的影响,如果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小小年纪学通经史,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上海龙凤1314  王安石,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从小就好读书,记忆力强,后来成为一代名相,他忧国忧民,实施改革,为国家四处奔波。

  曾巩,北宋的政治家、散文家,是南丰七曾之一,在学术思想上和文学事业上都有卓越的贡献。

上海龙凤1314  唐宋八大家是我们中国文学史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文辞卓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2

上海龙凤1314  我对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我的硕士论文就是研究韩愈散文中词语的,当时研究的时候,我就想,如果没有这些大家们,历史应该会苍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仅仅研究韩愈散文中的词语而已,对其却无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说对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进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见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晓音先生对唐宋八大家的论述,心中甚是高兴,于是就着窗外的雨声沉入了书中。

上海龙凤1314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可以称得上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小史,葛先生在书中显示对其做了简洁但学术性非常强的概述,然后选取了每个人几篇典范散文,每篇散文均由题解、正文、注文及释文几部分组成,其题解内容详略得当,注文和译文准确精致,能看出来葛先生是在用心解读这些文章。

  唐宋八大家的史实是一定的,但其思想与文章的解读却因人而已,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去解读八大家的思想与文章,其内容会影响读者对唐宋八大家史实的评判。所以我一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在选择相关的书籍时,还是应该选择大家、名人的著作的,毋庸置疑,葛晓音先生的这本书就属于此列。

上海龙凤1314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追根溯源,从先秦写起,逐渐引入唐宋八大家与其散文,在葛先生的笔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对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之深之广,他们的生平、著作及历代人对他们的评价,都被其巧妙地串联在了一起,把文如其人的特征论述的充分到位,体现了作为一名著名的学者,葛先生的功力之深。

  在当前传统文化建设轰轰烈烈进行的时期,在国学兴盛的今天,如何引导一般的读者去学习古文,去了解传统文化,不仅仅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更是学者的事,是学者将其科研反馈中小学教育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这本书浅显易懂,所选古文经典有内涵,不仅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也适合一般水平的大中院校学生阅读。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著作。至少,就我而言,很多我读过但是遗忘了的唐宋八大家名篇都聚在了一起,今日再读,配以葛先生的题解等,自然是事半功倍。

上海龙凤1314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范》都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3

上海龙凤1314  在我还没有入学之前,母亲就曾向我介绍过唐宋时期的八位文学家,但那时候对我来说,这些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天书一样。后来,母亲为我购买了许多唐诗和宋词,我们一起阅读,但仅限于与母亲一同品读。直到今天观看了《唐宋八大家》这部纪录片,我才真正地了解到这八位大家的作品和贡献。

  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出现了八位以散文为代表的杰出文学家,他们的名字在文坛上响彻一时。他们的作品激起了古文写作的新浪潮,为诗文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和创意,使之焕然一新。

  韩愈、他是一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苏洵、苏轼和苏辙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其中之一,在《三字经》中被称为“二十七”,他是一个发愤苦读的人。尽管苏洵的发奋读书开始比较晚,但是他非常用功。苏轼深受父亲的影响,如果没有苏洵的努力读书,苏轼很可能就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教,苏轼在很小的时候就能通晓经史,并成为当时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人之一。

  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上海龙凤1314  王安石,王安石生于北宋时期,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一位积极推行改革的先驱者。从小,他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卓越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了当时备受推崇的名相,并为国家的繁荣与民众的福祉而忧心忡忡。王安石深感国家的发展亟待改革,因此他付出了不计其数的努力,四处奔波着寻找解决方案。他所实施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这些改革不仅涵盖了政治体制、经济政策,还包括教育、农业、司法等多个领域。王安石对国家和民众的关切不仅体现在文字中,更融入到他的言行之中。他坚信通过改革可以带来国家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中。王安石的贡献不仅是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象征,更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的体现。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龙凤1314  曾巩,北宋的政治家、散文家,是南丰七曾之一,在学术思想上和文学事业上都有卓越的贡献。

上海龙凤1314  唐宋八大家是我们中国文学史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文辞卓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4

上海龙凤1314  一个幼童,天资聪颖,受人喜爱;成长为年轻人,以大局为重,谦逊有才;成为稳重大人,为国家四处奔波,提出改革……当受贬时,又琢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那个人,就是王安石。

  (一)

  王安石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又获得欧阳修前辈的大力举荐,考进士时又名列前茅。欧阳修曾多次推荐给他一些别人梦寐以求的官职,他却多次推脱,什么理由都出来了。最后,为了一家子的生计,当了个小官,在百姓中做事。这让他观察到了许多东西,为他以后的.改革之路做了铺垫。

上海龙凤1314  这段时间的差事,让王安石发现宋朝积贫积弱,百姓民不聊生,基层老百姓过着被压榨的生活。

  (二)

  王安石总结出了百姓的情况,做出一些针对当时形势的解决策略。只是,他还是一个小官员。可那又如何?以前,小官员还向皇上申辩。

  王安石认为,有些政策是错的,应当改变。例如,舍人院不得申请删改诏书文字。他搜集资料,与皇上、王公贵族据理力争,这使他得罪了许多人。不久,母亲病逝,王安石辞官回乡。

  虽说得罪了不少人,但王安石并不后悔。为国为民,王安石有勇气与大多数人为敌,向胜利前进。

  (三)

  宋神宗继位,他对王安石钦慕已久。久仰,久仰啊!宋神宗好言好语,任王安石为宰相。终于可以施展平身抱负,他一上位,便雷厉风行,实施改革。有十来个呢: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

  就说青苗法:

上海龙凤1314  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

  这法子救了不少人!

  (四)

上海龙凤1314  全力改革的王安石,自然遭到不少反击。

  保守派利益被严重损害,激烈地向王安石反击。

  “罢免王安石!”民众声音不断响起,连太后也站在保守派一边,积极打击王安石。民众们宁可割腕也不保甲。他的改革再遭到暴风雨一般的打击。可是,王安石,一代名相,岂是这么容易就被打倒?

上海龙凤1314  王安石顽强地对抗着保守派,与众人斗争。他那颗顽强不屈,敢于对抗大势力的爱国之心,永载史册;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永驻人心!

观唐宋八大家有感5

  纵观中国古代散文的大河流淌,不得不令人感慨一代代文人雅士的前赴后继,上下求索。正是有了他们的沥血歌咏,中华文明方有如今的血脉传承,气韵延绵。先秦和唐宋的两次高潮掀起,更是波澜壮阔,美不胜收。

上海龙凤1314  刘宁在葛晓音先生的《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中作序: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在众多的评说之中,如何构建框架,梳理脉络以及择取精要,无不需要长期浸润其中方才得其真趣,不入深山岂知林密,观水有术的.前提是熟知水性,在这一点上,葛晓音先生是当得起的。

  先生对于《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的编选,基于她对八家人与文的整体把握与品评,在此之上又有逐篇文章的细致解说,使得全书脉络清晰,气韵贯通,这也是一家之言的好处所在,不致出现割裂与冲突。

  当然,相较于每篇文章的剖析,我更喜欢的是先生对八大家的总体言说,千人千面,胜景无限。

  就以对每家的概括而言,开篇即是“唐世文章,首称韩柳”,先生从古文运动的发起娓娓道来,又细数韩愈、柳宗元的生平,引用苏轼对韩愈的称赞:“文起八代之衰”,就韩愈的贡献而言,先生认为他提高了散文的文学价值,尤其是“感激怨怼奇怪之辞”,个性与激情尽显。就散文的文学性而言,韩愈贡献卓著,其丰富多变的表现风格,更是一扫之前的平庸寡淡。相较于韩愈而言,先生对柳宗元的评价是,“思维的精密和论锋的锐利超过韩愈,只是不如韩愈从容浑厚,规模阔大”。仿佛一个是大军作战,一个以出奇制胜,异曲同工,各显神通。

  接下来的“宋启文运,功归欧阳”,谈到欧阳修所写记叙文“委婉流畅,摇曳多姿”,为人心胸开阔,游记也开朗高远。先生是在评述前人美文,而我们读先生的文字,何尝不是美的享受。漫步此间,文字带给人的美感,真是难以言说。文如其人,在先生将王安石与曾巩的比较中,同样能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影像,曾巩的“平稳雅洁,心平气和”,王安石的“锋芒犀利,言简意赅”,尽在字里行间。

  在这样的基准之上,先生编选的八家之文三十余篇自然有她的取舍,而解说的方式也精简扼要,条块明晰。一是题解,二是字词,三是译文。此间看来,先生做派几近男子一笑。

上海龙凤1314【观唐宋八大家有感】相关文章:

文学常识:唐宋八大家简介04-25

观《榜样》有感07-19

观《焦裕禄》有感07-19

观《鬼怪》有感10-19

观《战国》有感12-19

观《归来》有感11-21

观夺冠有感06-09

观漫画有感05-17

观人证有感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