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蚯蚓》阅读答案

时间:2024-05-01 15:00:3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蚯蚓》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蚯蚓》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蚯蚓》阅读答案

《蚯蚓》阅读答案1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上海龙凤1314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 来——

上海龙凤1314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上海龙凤1314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上海龙凤1314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上海龙凤1314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上海龙凤1314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上海龙凤1314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上海龙凤1314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上海龙凤1314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上海龙凤1314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上海龙凤1314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准确且生动的 。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磨,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上海龙凤1314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上海龙凤1314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

上海龙凤1314  ——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1.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从内容上讲:

  ①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

上海龙凤1314  ②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

  ③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④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

  从形式上讲:

  承上启下。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了文本主旨。

《蚯蚓》阅读答案2

  在一块荒地上,蚯蚓和蟋蟀相遇了。

  蟋蟀指着荒地说:“蚯蚓大哥,这么好的一块土地,怎么能让它荒芜呢?”

  “对,不能让它荒芜。蟋蟀老弟,让我们同心协力把它开垦出来。”蚯蚓赞同地回答。

  “不过,要把它开垦出来,那可不容易啊!”蟋蟀考虑了一下,有点儿犹豫了。

  “要办成一件事,哪有不费力气就成功的。”蚯蚓说,“让我们马上就动手干吧。”

上海龙凤1314  “这……”蟋蟀想打退堂鼓,但想到事情又是自己提出来的,只好硬着头皮说,“好吧,试一试。”

上海龙凤1314  蚯蚓一头扎进地里,日夜不停地耕耘。他争分夺秒,甚至连把头伸出地面歇一会儿也不愿意。蟋蟀找到一个小洞钻了进去,尽量使自己待得舒服些,嘴里不停地喊着:“干呀!干呀!”就这样一直喊到现在。

  (1)短文有____个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2)开垦荒地时,蟋蟀和蚯蚓的.做法是不一样的,用“()”标出描写蟋蟀表现的

  句子,用“{}”标出描写蚯蚓表现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3)读了《蟋蟀和蚯蚓》,我喜欢文中的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7

上海龙凤1314  (2)(蟋蟀找到一个小洞钻了进去,尽量使自己待得舒服些,嘴里不停地喊着:“干呀!干呀!”)

  {蚯蚓一头扎进地里,日夜不停地耕耘。他争分夺秒,甚至连把头伸出地面歇一会儿也不愿意。}

  (3)蚯蚓开垦荒地一头扎进地里,日夜不停地耕耘。他争分夺秒,甚至连把头伸出地面歇一会儿也不愿意。

《蚯蚓》阅读答案3

上海龙凤1314  绿油油的菜地里,一只蜗牛在墙角边爬,蚯蚓看见了,问:“蜗牛哥,你到(哪里 那里)去呀?”蜗牛说:“我要到墙顶上去,看 看远处有些(什么 怎么)。”蚯蚓突然笑了起来,“哼!你也想到墙顶上去吗?不要幻想了吧!你应该明白自己爬得多慢呀!”蜗牛不(理 里)它,慢慢地爬上了墙壁。蚯蚓觉得蜗牛太傻了,笑了笑,就钻到泥里去睡觉了。蚯蚓一觉醒来,(再 在)也看不见蜗牛了。原来蜗牛早已爬到墙顶上去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

  2.照样子写词语。 绿油油 慢慢腾腾

上海龙凤1314  3.蚯蚓一觉醒来看不见蜗牛是因为 。

  4.短文的寓意是:(在正确的括号里打对号)

上海龙凤1314  a.蚯蚓太骄傲了。( )

上海龙凤1314  b.蚯蚓瞧不起蜗牛。( )

  c.做任何事,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到。( )

  参考答案:

  1.划去:那里、怎么、里、在

  2. 略

  3. 蜗牛早已爬到墙顶上去了。

  4. c

《蚯蚓》阅读答案4

  蚯蚓每天默默地在地里钻来钻去地松土,长年如一日,不辞辛苦。

上海龙凤1314  一天,下大雨,地很湿,他觉得很难受,就钻出了地面。正好遇到一只金龟子,金龟子看见了蚯蚓便说道:“啊,你长得真丑,我看你还是钻回地里去吧!”

  “是的,我呆一会儿就钻回土里去。”蚯蚓说。

  “你成天在漆黑的泥土里干嘛呢?”金龟子问。

上海龙凤1314  “犁地!”

  金龟子一听,哈哈大笑:“有耕牛和铁牛犁地,要你掺和干吗?你那么小,能干什么?”

  “我只是尽力而为。”

上海龙凤1314  “我看你就算了吧!”

上海龙凤1314  “不行,我( )要犁地,( )要用我的粪便施肥呢!”

  蚯蚓说完又钻进土里犁地去了。金龟子自觉没趣,也飞走了。

  好词:漆黑 哈哈大笑 掺和 不辞辛苦 尽力而为

  佳句:金龟子一听,哈哈大笑:“有耕牛和铁牛犁地,要你掺和干吗?你那么小,能干什么?”

  1.蚯蚓的风格是( )。(多选题)

  A.蚯蚓长年如一日,不辞辛劳。

上海龙凤1314  B.蚯蚓默默无闻。

  C.蚯蚓不怕被嘲笑。

上海龙凤1314  D.蚯蚓尽力为人类奉献。

  正确答案:A B D

  2.金龟子嘲笑蚯蚓是因为( )。(多选题)

  A.蚯蚓长得丑。

  B.蚯蚓不自量力地去犁地。

上海龙凤1314  C.蚯蚓难得钻出地面。

  D.金龟子是犁地高手。

  正确答案:A B

  3.短文第九小节的空格处需要填写关联词,正确的是( )。

上海龙凤1314  不行,我( )要犁地,( )要用我的.粪便施肥呢!

上海龙凤1314  A.因为……所以……

  B.不论……都……

上海龙凤1314  C.不仅……还……

上海龙凤1314  D.即使……也……

  正确答案:C

上海龙凤1314  4.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掺和

  A.hé

  B.huo

  C.hè

  正确答案:B

  5.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漆黑

  A.qī

  B.xī

  正确答案:A

《蚯蚓》阅读答案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小蚯蚓的香港来信(节选)

  韦吉

  前言:2008年初,蚯蚓小壮作为8000万蚯蚓中的一分子,从内地奔赴香港,参加北京奥运会马术赛区的马厩废料处理工作。他在那儿生活得怎样呢?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他的平安家信——

上海龙凤1314  亲爱的小西:

  你好!

  来到香港后一直很忙,今天趁国际儿童节之际,写信把我在香港的情况和我知道的有关奥运会马术赛区的新鲜事告诉你。

上海龙凤1314  我们来到香港后,被安置在位于锦田的废物处理中心。这是香港赛马会专为2008年奥运会建造的马厩废料处理中心。

上海龙凤1314  马是唯一参加奥运会的动物运动员,它们高大俊美极了,它们和骑手合作参加的马术比赛项目有场地障碍赛、盛装舞步和三日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奥运会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匹马会聚香港,每天将会产生超过30吨马厩废料。以往人们都是将这些废料运往堆填区弃置,但这样做不仅会加重堆填区的负担,其中的有机物还会产生甲烷等有毒气体,污染空气。为实现绿色奥运,保护香港的生态环境,香港赛马会与澳大利亚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准备实施奥运马厩废料循环再造的环保工程,把我们蚯蚓请来,就是让我们帮忙完成这一工程的。蚯蚓、马厩废料、环保工程,我怎么想怎么不明白,我们之间怎么能搭上界?

  上岗培训的第一天我才恍然大悟,你猜让我们做什么?你肯定想不到,就是吃、拉、繁殖。马厩废料中有很多有机物,它们是我们的最爱。我们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除了玻璃、塑料、金属和橡胶不吃外,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以及这些物质的分解产物都吃。我们消化有机垃圾的能力特别强,它们通过消化道后,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听专家说,一条蚯蚓每天能吃掉0.5克到1克的有机垃圾。是不是觉得这个数量不够多?可我们的繁殖能力强啊,在合适条件下,我们每2个月即可产一次卵,2条蚯蚓在一年内可繁殖100万条后代呢。我们个头小,不占地方,千军万马齐上阵,多少垃圾都不在话下。一个3口之家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几千条蚯蚓一天就可以全部消耗掉。你更想不到的是,我们拉出的粪球竟然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卖给农民种菜种庄稼呢。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人类所说的利用蚯蚓进行废料循环再造,就是让我们吃废料、拉肥料。

上海龙凤1314  现在,我们8000万条蚯蚓被分别放在20个3米宽、60米长的蚯蚓槽中,等着为奥运会服务呢。

上海龙凤1314  好了,先写到这,等奥运会后再告诉你更多情况吧。

  祝快乐!

  小壮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什么叫“奥运马厩废料循环再造的环保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数字有什么作用?可以去掉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奥运会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多匹马会聚香港,每天将会产生超过30吨马厩废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上岗培训的第一天我才恍然大悟”一句中的“上岗培训”一词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画线句子都是问句,你觉得它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小蚯蚓的香港来信中,我们了解到它们奔赴香港是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更体会到了“_________奥运”神奇力量。

  参考答案:

  1.示例:利用蚯蚓杂食性而又繁殖快的特点,让它们吃马厩每天产生的废料;再把它们拉出的优质的有机肥料卖给农民种菜种庄稼。

上海龙凤1314  2.这两个数字表明了马匹之多,产生的废料数量之大,具体说明了马厩废料处理的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3.这个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照应上文“我怎么想怎么不明白,我们之间怎么能搭上界”一句,引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使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

  4.既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又能连接上下文,使文章自然流畅。

  5.科技

  (意对即可)

《蚯蚓》阅读答案6

  ( )你承不承认,蚯蚓( )自称和蟒蛇曾是远亲。后来,只怪祖先没有搞优生优育,才使它退化到这步田地。生活在肥沃的土地里,蚯蚓很自豪,因为人们称它为“地龙”。瞧瞧,那可叫“龙”啊,而蛇也不过是个“小龙”嘛。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蚯蚓时常这样想。虽然有些自欺欺人,却也不乏是个自我安慰的好办法。久而久之,蚯蚓养成了一个毛病,每天睡觉前都要对自己说两句“我是地龙”,才能安然入梦。后来,这条小蚯蚓慢慢长大了,它见自己身长不过40厘米,已经是蚯蚓家族最大的了,便放弃了与蛇一争高低的念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蚯蚓宝宝出世了,为了继承上一代的.遗志,它天天锻炼身体,穿梭于泥土之间。其实最初,蚯蚓宝宝对祖上的遗训并不热衷,它很喜欢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它热爱泥土,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身体,因为( )光滑细小又柔弱的娇躯,( )在泥土中幸福的生活。小蚯蚓不停地忙碌着,它要把家建设得松软舒适。有一天,小蚯蚓刚刚松完土露出头,打算在小草底下透透气,不想,被一只眼尖的大公鸡发现了,这只大公鸡健步如飞地跑过来,低头就向蚯蚓啄去,好在小蚯蚓平常锻炼有素,动作敏捷,迅速钻回泥土里,避开一劫。蚯蚓惊魂未定的钻回土里,它伤心极了,“我是条好虫子,这只无知的大笨鸡,竟然想吃掉我。”蚯蚓想着想着留下了伤心的眼泪。听到哭声,一只老蚯蚓爬了过来,他擦干了小蚯蚓的眼泪说道::“好孩子,不要难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 )我们太弱小,( )才会被别人欺负,甚至吃掉,( )我们是强大的,( )以后不会有人敢侵犯我们了。蚯蚓想起了上一辈的遗训“如果我是蟒蛇接好了”。它无限遗憾地说。从那天起,小蚯蚓彻底改变了,它明白了只有自己强大,才能保住家园,保护自己,它要像蟒蛇一样强大!

上海龙凤1314  一天,在一棵无花果树下,蚯蚓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蟒蛇,蟒蛇正在睡觉,蚯蚓真希望自己有蟒蛇那样粗大,便躺在旁边,拼命伸长自己,可是用力过猛,把身体身断了。可怜的小蚯蚓,( )没有像蟒蛇那样强大,( )反而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阅读题及答案

  1、括号中依次是:

  ⑴(不管)你承不承认,蚯蚓(总是)自称和蟒蛇曾是远亲。

  ⑵因为(只有)光滑细小又柔弱的娇躯,(才能)在泥土中幸福的生活。

上海龙凤1314  ⑶(因为)我们太弱小,(所以)才会被别人欺负,甚至吃掉

上海龙凤1314  ⑷(如果)我们是强大的,以后(就)不会有人敢侵犯我们了。

  ⑸可怜的小蚯蚓,(虽然)没有像蟒蛇那样强大,(却)还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蚯蚓》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题。

  十七年蝉和蚯蚓

  汤琼

  蝉出生的那年夏天,天气酷热。蝉睡在泥土里,周围一片黑暗。

  一条蚯蚓来到了蝉的身边。“喂!要不要我帮你捡一片海棠花瓣?”蚯蚓拖来了一片海棠花瓣。他拱来拱去,将花瓣垫在蝉的身子下面。蝉嗅到了一阵芬芳,心一下子乱了……“我要睡觉了!”蝉突然冷冰冰地说。蚯蚓耷拉着脑袋走了。“如果没有一颗冰冷的心,那么漫长的岁月,我怎么能坚持下去?”蝉安慰着自己。

  有一天,蚯蚓又来了。“我最近写了一首诗,我读给你听听吧?风,吹动树的长发……”蝉心动了,“你说太阳是什么样子?”蚯蚓给蝉讲了很多地面上的事情,每当蚯蚓来的时候,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离蝉不远的地方,两个虫蛹在说话。“我们马上就要到地面上去了!”“是呀,隔壁那家伙还要呆上十七年呢!”“那条瞎眼睛的蚯蚓还胡编些故事来骗他,什么诗!笑得我肚皮都快破了!”他们的笑声刺痛了蝉。“他真的在骗我吗?”

  蚯蚓又来了。“我打通到地面的通道了!”蝉气得直发抖,“你明知道我现在上去就会死……”“不是啦!我是想让你听听地面上的声音。听!一只黄雀在唱歌……”穿过厚厚的土层,世界第一次来到了蝉的身边。“也许,我可以当个歌唱家!你知道我出去可以活多久吗?”蝉感叹。“这个嘛……”蚯蚓转移话题,“其实世上好看的、好听的,不止这一两样呢……”

  蝉再也受不了了,“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那些事都是你瞎编的吧?”蚯蚓默默地走开了……蝉总是想起蚯蚓说的那些事情,那么美妙,“即使是瞎编的又有什么关系?”蝉后悔对蚯蚓发脾气。然而,蚯蚓再也没有出现。直到一条小蚯蚓来找蝉,“我爸爸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他临走前说,希望你原谅他。”蝉觉得他的心要碎了,“我又为他做过什么?”

  蝉就这样在黑暗中等待了十七年。那天,一条小蚯蚓来找他,“你就是十七年蝉吧?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话下来,让我们在这一年来告诉你一件事情。”“什么事?”蝉知道是那条蚯蚓。“他要告诉你,你在世上只有十七天的生命,你要先想好做什么,别上去之后浪费时间。”“十七天……”蝉听到自己的脑袋嗡嗡作响!

上海龙凤1314  在痛苦的沉思后,蝉心绪平静了下来。这是蚯蚓为他种下的梦想的种子,现在是蚯蚓来通知他:“梦想要开花了,你不要错过每一个瞬间呀!”蝉眼角有点湿湿的。

  蝉终于破土而出了!伴着黎明的阳光,蝉登上了树梢。蝉大声唱起了歌。蝉早已把蚯蚓的'诗编成了歌曲。第十七天,蝉唱歌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他轻轻松开抓着树枝的爪,缓缓地落在地上。

  (选自《意林·少年版》20xx第16期)

上海龙凤1314  1、词句理解。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点词句的意思。

  (1)冰冷的心:

  (2)梦想要开花了:

上海龙凤1314  (思路提示:根据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具体解释词句所指的意思。)

  2、文意把握。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思路提示:从前文中找出照应句,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

  3、形象概括。文中的蚯蚓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上海龙凤1314  (思路提示:从蚯蚓的各种言行表现中概括分析其特点。)

  4、内容探究。怎样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请说说你的看法。

上海龙凤1314  (思路提示:可以从科学知识和文章蕴含的意义方面去理解分析。)

  5、材料链接。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请结合下面材料,说说本文具有哪些特点?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思路提示:运用科学小品文知识,具体分析本文的特点。)

  6、写作拓展。请以“善良的蜜蜂”(或你熟悉的其他小动物)为题目,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文学的笔法,写一篇科学小品文。

  【参考答案】

  1、(1)不被外界的任何东西所感染,坚持自我。

上海龙凤1314  (2)在地底下蛰伏十七年,终于要破土而出,实现他短暂而辉煌的地上生命。

上海龙凤1314  2、照应的句子:你知道我出去可以活多久吗?作用:内容上,蝉这样问了,蚯蚓当时没有回答,而是让他的子孙后代在第十七年来到时回答蝉,使得内容完整。结构上,前问后答,互相呼应,文章结构严谨。

上海龙凤1314  3、蚯蚓帮助、引导蝉,使得蛰伏的蝉不显得寂寞,而且很善良,处处为蝉着想,让蝉能够顺利完成他的蛰伏,破土而出。

  4、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七年蝉孵化而出的过程,同时也歌颂了蝉十七年地下艰苦寂寞的蛰伏精神和十七天热情歌唱的生命辉煌。

  5、本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十七年蝉的孵化过程及生命历程,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了科学知识,寓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6、略

《蚯蚓》阅读答案8

  小蚯蚓,大智慧

  杨杨

  ①谁对地球的影响力最大?在英国学者、曾任《周日泰晤士报》科学记者的C·罗埃德(Christopher Lloyd)看来,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力只能排至第六,依次上推分别是乳酸菌、根瘤菌、蓝藻、海藻。夺冠的是谁? 蚯蚓。

  ②最近,伴随着“低碳!低碳!”的口号声,设计师也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蚯蚓身上。一家设计公司推出了一款“Ekokook”的绿色厨房系统,希望可以利用起一些废物,比如收集了不含油脂的洗菜水,过滤后存储起来用于灌溉家庭种植的植物;玻璃、塑料、纸张、金属……这些没有异味的固体垃圾将被分别纳入5个装置,粉碎、压扁,像二十年前我们手工制作的煤球;另外,还有一项重要部分:请蚯蚓来管理有机垃圾。

  ③其实,这个思路也不算新鲜。2年前,来自另一家设计工作室的“能量流动厨房”也这么干过。“厨房”带有一个内置的食物残渣回收盒,其实就是一个蚯蚓堆制的处理器,不仅厨余垃圾,报纸也可以粉碎后进入。经过大约两周的时间,它们便会被蚯蚓分解成营养丰富的肥料,进入你的花园。说起来还可以继续追溯,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培育出了专门分解生活垃圾的红色蚯蚓,并在全国推广“后院蚯蚓堆肥法”。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建的蚯蚓养殖场可以月处理3000吨生活垃圾。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160万条蚯蚓就为奥运村的垃圾处理立下了汗马功劳。④在“垃圾减量化”之外,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探寻“资源化”的出路。比起简单粗暴的焚烧或填埋,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角度衡量,堆肥都是更好的选择。而蚯蚓对于堆肥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同等重量的半堆肥产品,如果是单纯的二次发酵需要20到30天时间,但加入蚯蚓后,周期将大大缩短,只需要5到15天。

  ⑤相对于弱小的身躯,蚯蚓的肠道可以分泌大量的酶,比如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这一生理特点注定了蚯蚓是分解生活垃圾的一把好手。生活垃圾中丰富的有机物,成了蚯蚓的营养源,在酶和微生物的作用下,蚯蚓吞食生活垃圾,再排出黑色的蚯蚓粪。有数据表明,1亿条蚯蚓1天可以吞食掉40到50吨垃圾,再排出20吨蚯蚓粪——这可是难得的有机肥。换算起来,三口之家一天产生的垃圾,只需要一公斤蚯蚓出马。

  ⑥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除了良好的消化系统,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穿梭运动改进了垃圾中的水汽交换和循环,可以改善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对分解垃圾无疑是锦上添花。据说,也是拜蚯蚓所赐,古埃及的农民不必亲自翻垦土地,才抽出时间帮他们的法老建造了金字塔。达尔文也对蚯蚓评价颇高,在去世前一年。他甚至写了一整本书——《腐植土的产生与蚯蚓的作用》,来讨论土壤在蚯蚓作用下的形成过程。

  ⑦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它们自从4亿年前(那会儿还是毛绒的蠕虫)从海洋中挣扎上岸,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历经多次灾变,于是见惯不惊,终日默默无闻,最大的'爱好,是穿梭于泥土之下,用体表的黏液上溶解的一点缝隙间透入的氧气,享受呼吸。至于会不会爬出来造成一股股蠕动的虫灾?你多虑了。对于它们来说,宅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比外面惬意得多。爬出来? 它们才不要。

  1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蚯蚓的“运动习惯”也发挥了重要协同作用。

  (2)不过,饱受钟爱的背后,蚯蚓其实很低调。

  13. 根据第5段和第6段地文字,简要写出蚯蚓能分解生活垃圾地两个原因。(4分)

上海龙凤1314  14. 蚯蚓对地球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15. 蚯蚓在“垃圾减量化”和“垃圾资源化”方面对地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2. (4分)(1) 蚯蚓的穿梭运动。

  (2) 蚯蚓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历经多次灾变,终日默默无闻,宅在黑暗潮湿的泥土中。

上海龙凤1314  13.(4分) 蚯蚓的肠道能分泌大量的酶,蚯蚓吞食生活垃圾,排出有机肥;蚯蚓的穿梭运动改进垃圾中的水汽交换和循环系统,改善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实现垃圾分解。

  14.(3分)(1) 蚯蚓能分解垃圾,减少垃圾数量;(2) 蚯蚓有利于垃圾堆肥;(3)蚯蚓能通过穿梭运动改进垃圾中的水汽交换和循环系统,改善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实现垃圾分解。

  15. 示例:蚯蚓在“垃圾减量化”和“垃圾资源化”方面对地球环境所做出的贡献,让自诩万物灵长的人类汗颜。我们每个人都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我们更应该像蚯蚓那样成为环境灾害的治理者。(3分)

  自我认识:我们应该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多次利用,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购物;垃圾分类,循环回放;保护、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蚯蚓》阅读答案9

  蚯蚓之梦

  ①有一天,我在祁连山下与一个林业专家说蚯蚓之梦。林业专家告诉我,蚯蚓怎么感觉这个世界、蚯蚓有没有梦,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蚯蚓之梦是人关于蚯蚓并广及软体、无脊椎动物的梦,这是一个大梦啊!

  ②最早认识到蚯蚓不倦地为土地耕耘的是农人,农人通过观察已经得知,蚯蚓吃进去的都是地上的垃圾,从落叶到小动物的腐尸,所以即便在饥荒的日子里,农人宁肯吃草也不吃蚯蚓。不过,我们其实都间接地吃过蚯蚓。中国南方农村好养鸭子,而蚯蚓便是鸭子的美食。鸭子吃蚯蚓以后生的蛋及鸭肉都很鲜美。

  ③蚯蚓潜行于泥土中,这又使人觉得它行动诡秘、不光明正大。人们潜意识中对蚯蚓更大的恐慌则是:它们会不会有一天齐心合力掀翻了地上的房屋?还有更可怕的则是想到死后的躯体,那是蚯蚓的美食。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误解,使任何尸体腐烂、分解的这一工程,主要是肉蛆和微生物完成的。

  ④第一个小心翼翼地为蚯蚓说公道话的是18世纪的英国牧师吉尔伯特·怀特。他关于蚯蚓的结论是里程碑式的没有蚯蚓的土壤会迅速变冷、板结贫瘠不堪。

  ⑤1881年,达尔文的最后一部著作《腐殖上的形成》出版,这是100多年后对怀特的回应,也是当时当世唯一的系统研究蚯蚓的论著。对达尔文来说,蚯蚓是如此迷人而且激动人心。

上海龙凤1314  ⑥首先是蚯蚓的数量之多。达尔文的观测结果是:普通庭院中1英亩土地就有53767条蚯蚓,它们在土地表层嚼土打洞,每一条蚯蚓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30%的枯枝败叶、微小生物和垃圾,然后又把它泄到地面,形成肥料。而它们打出的.通道对一块本来板结的土地而言,简直是一次新生般的苏醒,地底下开始流动氧气和水。

上海龙凤1314  ⑦蚯蚓的工作成果又如何呢?达尔文对这些粪便的计算结果是惊人的:在每英亩土地中每年由蚯蚓带到地面的肥土达18吨!不过在后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一次勘察中,现代科研得出的结论是,在这个三角洲的蚯蚓每年翻土竟达每英亩1000吨。

  ⑧有蚯蚓翻耕过的土地上每年大约能形成一英寸厚的覆盖层,我们或可把这一英寸厚的覆盖层看做是腐殖土最初的原始积累,倘若没有这最初的原始积累,人的家园便是子虚乌有。

  ⑨除此以外,达尔文还得出一个更令人震惊的结论;蚯蚓还在默默地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替人类精心地掩埋并保存任何巨大的文物,使人类的历史不致灰飞烟灭。这是因为蚯蚓的粪便和无数细小而众多的地洞造成的温情的塌陷,能够将某种文物逐渐、小心地掩埋。对历史而言,掩埋就是保存。

  ⑩蚯蚓的居住地在距地表约1.5米的地方,离人类那么近,极大部分时间蚯蚓都在劳作,嚼土,挖掘。蚯蚓的挖掘艺术堪称举世无双,它的唯一工具是尖而有力的头顶,以其精致的结构插入各种细小的缝隙间,之后,蚯蚓便绷紧全身让头部像楔子一般挤开周围的泥土。

  ⑾一条一岁的蚯蚓长不过20厘米,蚯蚓中的寿星能活到十余岁。很难想象有蚯蚓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它可以忍受体内高达70%的失水值,而当土地为洪水浸泡时蚯蚓可以在水中熬过100天。然后便去耕耘,只要活着,就把硬土、枯枝、烂叶咀嚼,穿肠过肚。

  ⑿假如人类对蚯蚓宽容一些,多加爱护,不要任意践踏它们,不再以农药、化肥残害它们,告诉日本人吃蚯蚓是一种罪过,多给蚯蚓一点时间,比如300年到400年,蚯蚓就能把它们蛰居的这片土地的40厘米厚的表层,全部咀嚼一遍。那将是肥土那将是新土。

  ⒀现在的问题是:人类残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还能支撑多久?而蚯蚓本身的命运也着实令人担忧。

  (选自《读者文摘》)

  10.什么是蚯蚓之梦?概括地讲,蚯蚓主要有哪两个作用?(6分)

上海龙凤1314  11.选文是如何体现科普说明文的准确和严谨的?请简析。(3分)

  12.第⑩段把蚯蚓挖掘本领称为艺术,你从哪里看出来?(3分)

  13.文末说,人类残破的生存环境,在人类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还能支撑多久?这句话给人类怎样的提醒?(3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⑴蚯蚓之梦是人关于蚯蚓并广及软体、无脊椎动物的梦。(或:蚯蚓之梦是人关于蚯蚓并广及软体、无脊椎动物的认知和探究。)⑵作用:①蚯蚓的挖掘可以使土壤会不会迅速变冷、板结贫瘠不堪。(或:蚯蚓能把它们蛰居的土地的40厘米厚的表层,全部咀嚼一遍,使土壤变成肥土和新土。)②蚯蚓还在默默地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替人类精心地掩埋并保存任何巨大的文物。

  11.(3分)示例1:运用引用法,先后引用英国牧师吉尔伯特·怀特和世界人文学家达尔文先生的科学论断介绍,充分体现了科普文章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提示:也可从说明语言和其他说明方法作分析。)

  12.(3分)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诠释了蚯蚓嚼土,挖掘的特殊感觉,同时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蚯蚓犹如能工巧匠的挖掘功夫,让人不能不感叹它展现的是艺术而不单是技能。

上海龙凤1314  13.(3分)要点:提醒人类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发扬探究精神,了解动物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蚯蚓》阅读答案10

上海龙凤1314  虹霓县的人民,今年真不幸,十来年没有遇见的荒年,他们竟碰着了。

  李小平常很老实,这时候偏胆大起来。他居然向他的主人讨借贷;幸而他的主人待人厚道,仅仅向李小骂了几句:“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李小听了以后,不禁有些怕了,终于哑口无言地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

上海龙凤1314  到这当儿,大家都不得已各人想各人的法子。自然是往别处逃荒的多。李小于是也免不了想走这一条路,但没想到,他的老婆竟不愿去。分明是缺了吃的,他的老婆偏说他有钱不拿出来,有时还骂他没有本事。闹得三番五次,终于依了他的表舅母的调停,让伊改嫁。

上海龙凤1314  成事就在第二天。在头一天的晚间,他约了范五明天一同去,帮他将钱拿回来。

  他坐在柳树根下,嘴里衔着旱烟袋,烟头闪灼的发光。他看今年八月十二的月光特别明亮,但是今年中秋节,却是冷清清的;要是年头好,大家都忙着结账送礼。他想到去年的这时候,他正忙着碾谷子,那时碾了两斗米,往镇上卖了,买了些牛肉、猪肉、月饼,还给小孩缝了一件夹衣。大家都痛快地过着中秋节。谁也没有想到,今年是这样的结局。

上海龙凤1314  现在是作恶梦罢?要不是梦,为什么是这样离奇呢?眼看妻子小孩,马上要遗弃他,要向一个陌生的人欢笑去,他的目光昏瞆了,他看见他的茅屋,他所插的柳树,与那凶恶的稻草堆,都一起向他轻藐地笑,好像它们都在同声地说:“天下竟有这样卑怯无用的男子!”

上海龙凤1314  他站起来狂放地在稻场上走来走去,安然卧在一旁的小黑狗,这时候居然向他汪汪地叫起来,于是使他更忿怒了,恶运来了,狗也不认主人了。他举起了脚,吃力地向狗踢去。

  他仍旧坐在地上,微微叹息,将烟头向着树根磕灰;重新安了烟,搓了火不停止地吸。他的满腔忿恨,渐渐随着青烟消逝,心情也渐渐随着平静了。他认识了命运,命运的责罚,不在死后,却在人世;不在有钱的田主身上,却在最忠实的穷人。最苦楚的,命运不似豺狼,可以即刻将你吞咽下去;而命运却像毒蛇,它缠着你慢慢喝你的血!现在这命运忽然降临在他的身上,他不反抗,他知道,反抗是毫无用的。他预备了忍受,忍受着,终有尽止的日子。

  于是他回到他的茅屋里,这时候他的妻在床沿哄小孩,他便轻轻地到床里头和衣躺下。少顷,他看见月光之下的伊的影子,在那里颤动,原来伊是在啜泣。于是他也忍不住哭了。

上海龙凤1314  月渐渐西沉,远处的晨鸡叫起了。

上海龙凤1314  在一间矮的朴陋的客厅里,吴官人站起来向主人说:

上海龙凤1314  “那么,将字写了罢?”

上海龙凤1314  张朗翁写好字据后说:“好罢,我来念给大家听听:立卖人李小今因年岁歉收,无钱使用,情愿将女人出卖于赵一贵名下为妻……张朗翁代笔。要是没有什么,那就教本夫画押。”

上海龙凤1314  李小听了不作声跑到桌子前面,拿了笔画了一个粗大的十字。

  “我看,要是没有什么意见,那就可以交钱,交了钱,吃了饭,俺们还要闹新娘子啦!”

  “是了,是了。”主人一面答一面往后屋里跑。

  李小这时候孤独地坐在一个小椅上、觉得四面的人都向他冷笑,虽然侧身在大众里,但是一种可怕、阴森抓住了他。

上海龙凤1314  当他同范五走出的时候,主人的门口挂着一对红灯,已经辉煌地点起了。

上海龙凤1314  走过半里路的光景,便隐隐地听着鞭炮声,这声音深深地刺透了他的心。

  (选自《地之子》,有删改)

  13、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李小卖妻前夜复杂的心理活动,试作概括分析。(4分)

  答:

上海龙凤1314  14、小说结尾部分写“四面的人”主要有哪些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上海龙凤1314  1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造成李小悲剧的原因。(5分)

  答:

  16、小说以“蚯蚓们”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5分)

  答:

  答案:

  13、①对妻子薄情的埋怨;②对因荒年而无奈卖妻的忧伤,诚挚的自怨自责;③对妻儿和往昔生活的依恋;④面对残酷命运的怨恨(对外物的莫名迁怒)和无奈妥协。【解析】通读文章,可以从文中圈出“他的老婆偏说他有钱不拿出来,有时还骂他没有本事。闹得三番五次,终于依了他的表舅母的调停,让伊改嫁”“眼看妻子小孩,马上要遗弃他,要向一个陌生的人欢笑去”“他看见他的茅屋,他所插的柳树,与那凶恶的稻草堆,都一起向他轻藐地笑,好像它们都在同声地说:‘天下竟有这样卑怯无用的男子!’”“今年中秋节,却是冷清清的;要是年头好,大家都忙着结账送礼”“他想到去年的这时候,他正忙着碾谷子,那时碾了两斗米,往镇上卖了,买了些牛肉、猪肉、月饼,还给小孩缝了一件夹衣”“安然卧在一旁的小黑狗,这时候居然向他汪汪地叫起来,于是使他更忿怒了,恶运来了,狗也不认主人了。他举起了脚,吃力地向狗踢去”“他仍旧坐在地上,微微叹息,将烟头向着树根磕灰;重新安了烟,搓了火不停止地吸。他的满腔忿恨,渐渐随着青烟消逝,心情也渐渐随着平静了”“他认识了命运,命运的责罚,不在死后,却在人世;不在有钱的田主身上,却在最忠实的穷人”“命运不似豺狼,可以即刻将你吞咽下去;命运却像毒蛇,它缠着你慢慢喝你的血”“现在这命运忽然降临在他的身上,他不反抗,他知道,反抗是毫无用的。他预备了忍受,忍受着,终有尽止的日子”“他看见月光之下的伊的影子,在那里颤动,原来伊是在啜泣。于是他也忍不住哭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李小卖妻前夜复杂的心理活动。(4分)

上海龙凤1314  14、①通过描写“四面的人”和李小的感觉,使李小羞愤难当、孤独无奈的形象更为突出;②“四面的人”的冷漠无情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世态炎凉,深化了小说的内涵和主旨。【解析】答题时,先找到文中关于“四面的人”的描写,然后根据其所描写的内容,从小说内容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考虑其作用。文中描写“四面的人”的部分在文章倒数第三段,文章写到李小在卖妻文书上画押之后,伤心而又孤独地坐在小椅子上,这时他感觉“四面的人都向他冷笑,虽然侧身在大众里,但是一种可怕、阴森抓住了他”。此处“四面的人”既有压迫剥削李小之流的压迫者,也有和李小一样的穷困劳众。此时他们都是看着李小卖妻的看客们,这些看客看着李小因荒年生活不下去卖妻鬻子,还“笑”,突出了这些人的冷漠无情,同时也反应在特定时代的世态炎凉,深化了小说的内涵和主旨。文章通过“李小觉得四面人都向他冷笑”,这“冷笑”让李小感觉到“一种可怕、阴森抓住了他”塑造了李小羞愤难当、孤独无奈的形象,此处对“四面人”的描写使李小的形象更为突出。(4分)

  15、①天灾荒年;②田主们不同意讨借贷(剥削压制);③世人的冷漠无情;④李小等反抗的不坚定不彻底和劣根的妥协性。【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造成李小悲剧的原因”从全文来看“虹霓县的人民,今年真不幸,十来年没有遇见的荒年,他们竟碰着了”“李小平常很老实,这时候偏胆大起来。他居然向他的'主人讨借贷;幸而他的主人待人厚道,仅仅向李小骂了几句:‘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指出了造成李小悲剧最直接原因——天灾荒年,田主们不同意讨借贷(或者说田主们的剥削压制)。本来为荒年所逼,向田主们讨借贷,进行反抗,可是就因为田主的一句话“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李小竟然“哑口无言地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说明造成李小等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反抗的不坚定不彻底和劣根的妥协性。还有在李小实在无法生活而卖妻时,没有一个人伸手帮助他,在他在文书上画押后,竟然还说让快点交钱,他们还要等吃了饭闹新娘子,李小感觉四面的人都向他冷笑,所以世人的冷漠无情也是造成李小悲剧的一个原因。(5分)

  16、①小说中的底层人都如蚯蚓般默默地在乡村泥土里辛勤劳作,他们既从乡村泥土中获取自己生存的基本需要(生存之需),又在乡村泥土中挣扎度日,煎熬自己的灰色人生(生存之态)。②默默耕耘的“蚯蚓们”偶尔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摆脱蚯蚓般的生活,即被主人和环境逼回原形,只能做一条“沉默的蚯蚓”(现实所逼,沉默无声)。③以《蚯蚓们》为题流露了作者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百姓的无限同情和对剥削压制底层农民的主子们以及无情现实的痛诉。【解析】本题借对小说标题的探究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究时既要紧扣文本内容,又要根据要求联系现实谈出自我的感悟。答案开放程度较高,可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象征意蕴等方面加以考虑。本文是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李小等,如蚯蚓般默默地在乡村泥土里辛勤劳作,他们既从乡村泥土中获取自己生存的基本生存之需,又在乡村泥土中挣扎度日,煎熬自己的灰色人生。当生活过不下去的时候,他们偶尔发出自己的声音,比如李小大着胆子向自己的田主讨借贷,可是因为田主的一句话“你这东西,还不知道利害;要晓得我一个禀帖送了,你这条命就没有啦!”就哑口无言“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继续做一条“沉默的蚯蚓”,屈从剥削者加于自己的命运,卖妻鬻子。从作者对李小的叙述和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处于社会最底层诸如李小一类劳苦大众的态度是无限同情的,同时也对这些“蚯蚓们”不能进行彻底的抗争,表现出怒其不争的一面(作者在文中说李小讨借贷不成,被田主们一句话吓得跑回来时,用讽刺的口吻说“终于哑口无言地带着感激的神情跑回来了”),文章同时也对剥削压制底层农民造成底层农民卖妻鬻子生活的主子们以及无情现实的进行痛诉和批判。(5分)

《蚯蚓》阅读答案11

上海龙凤1314  春夏季节,在潮湿的地面上,人们常会发现许多卷曲的小土堆,这便是蚯蚓排出来的粪便。[A]当扒开这些土堆时,人们就会看到在一条条横七竖八交错在一起的地下坑道里,还真的住着蚯蚓呢!蚯蚓虽小,但它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良土壤,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B]因此,人们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蚯蚓之所以是改良土壤的能手,同它的生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它的身体构造:蚯蚓的身体,像个圆滚滚的细长筒子,两头都是尖尖的,它身体的最前端叫口前叶,这里肉质很厚,伸缩力也强;再往后是口腔,口腔里有许多纵行的皱褶,可以翻出口外。再来看它的吃食过程;蚯蚓吃东西时,就把口腔翻出来,将沙粒、泥土和腐烂的有机物质围在一起,一齐吞了下去。食物进到咽头,咽腺会分泌出一种又湿润又粘稠的`液体,可以湿润和消化食物,把食物团成块。食物块经过初步的消化被送进砂囊,砂囊上生有强韧的肌肉,可以收缩,还生有肉面质角膜,能够不断地摩擦。这样,就把沙土磨成了很细致的食物送入胃肠,然后再次进行消化。最后看蚯蚓粪的形成和排出:食物送入胃肠后,有机物被它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肛门排泄出来。[C]它的粪便,就是人们在地面上见到的卷曲的粘土堆。

  由于蚯蚓粪中增加了许多化学物质,而且既细腻又湿润,贫瘠的土壤因此变得肥沃起来。[D]同时,蚯蚓虽没有长着尖牙利齿,却能灵敏地探索道路,锐利地凿动泥土,像梨杖一样不停地耕耘,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空气和水分可以更多地深入土中。同时,蚯蚓在耕耘土地时,还常常把细土翻到上面,粗土盖到下面,这样就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对农作物的生长是大有好处的,难怪人们都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阅读题:

  1.由于蚯蚓在泥土里是头朝下吞土的,排出的粪便自然就在地面上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如放回原文,应放在[A][B][C][D]中的[ ]处。

上海龙凤1314  2.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蚯蚓的生态特征?

  3.填空:使贫瘠的土壤变得肥沃的原因是;使坚实的土壤变得疏松的原因是;减少土壤水分的挥发的原因是。

  4.找出与下列各句相照应的语句或词语,按在横线上。

  ①它的粪便,就是人们在地面上见到的卷曲的粘土堆。

  ②灵敏地探索道路,锐利地凿动泥土。

  5.全文的说明顺序是②③两段的说明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

  A.从结果到原因B.从整体到局部C.从现象到本质

  D.从主要到次要E.从原因到结果F.从局部到整体

  6.在原文上画出首尾呼应的句子。

  7.全文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

  1.C

上海龙凤1314  2.身体构造、进食过程、蚯蚓粪的形成和排出。

  3.蚯蚓粪中有许多化学物质,细腻湿润;蛆蚓能凿动泥土,耕耘土壤;蚯蚓可以将细土翻上,粘土盖在下面。

  4.①在潮湿的地面上,人们常会发现许多卷曲的小土堆。②两头都是尖尖的。

  5.C、E

上海龙凤1314  6开头:因此。人们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结尾:难怪人们都称赞它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上海龙凤1314  7.打比方。如蚯蚓的身体像一个圆滚滚的长筒子,形象、具体地写出蚯蚓的外形。又如像犁杖一样不停地耕耘写出蝗蚓翻土时的样子。

上海龙凤1314【《蚯蚓》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海龟的阅读答案|海龟阅读答案04-02

汪曾祺《卖蚯蚓的人》练习及答案10-31

12-06

等 阅读答案06-26

等阅读及答案07-23

手阅读理解及答案最新 手阅读答案07-20

面试阅读理解及答案 面试阅读答案解析07-02

04-02

散文阅读与答案:《邂逅黄姚》阅读答案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