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时间:2023-05-26 09:33:50 诗婕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全诗主要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等你,在雨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上海龙凤1314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上海龙凤1314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上海龙凤1314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上海龙凤1314  等你,在时间之外,

上海龙凤1314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上海龙凤1314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上海龙凤1314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上海龙凤1314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

  《等你,在雨中》作者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台湾。已出版的诗文创作,主要有《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天狼星》等诗集,《左手的缪斯》、《逍遥游》、《焚鹤人》等散文集。余光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从自由体到现代诗,从敲打乐到民歌,无不显示他那丰富多样的才情。他尤其擅于借现实的题材抒小我之情而苦吟大我的文化乡愁。

上海龙凤1314  《等你,在雨中》可称余光中爱情诗歌的代表作。诗作名曰“等你”,但全诗只字未提“等你”的焦急和无奈,而是别出心裁地状写“等你”的幻觉和美感。黄昏将至,细雨蒙蒙,彩虹飞架,红莲如火,“蝉声沉落,蛙声升起”。正因为“你”在“我”心中深埋,所以让人伤感的黄昏才显得如诗如画。“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象你”。在余光中的诗作中,莲的意象曾多次出现。诗人崇尚莲的美丽与圣洁,因此,莲既是具象的实物,又是美与理想的综合。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便知晓了诗作中为何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象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如果不是瑞士有悄悄地告诉“我”七点已到,真不知会沉迷至何时。写到此处,诗人笔锋陡转,美人在时钟指向七点时翩翩而来。按常规,诗人应把幻觉在“我”与情人的拥抱和热吻中化为现实。然而诗人匠心独运,出其不意,写“我”望着姗姗而来的美人,仿佛看到了一朵红莲,姜白石词中婉约的韵律象叮咚作响的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中。诗作至此嘎然而止,但余绪未了,让读者顿时傻呆,久久找不到走出诗境的途径。

  余光中的诗作情通古今,意贯中西。最初,他沉迷于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的中国诗歌传统,滋润了他年轻的诗心。50年代,西方现代诗风靡台湾,余光中诗作也从古典走向现代。60年代初,在台湾诗坛继续西行的同时,余光中却折身而返,重归“故里”。在传统与现代中进进出出,使余光中后来的诗歌有着更博杂的兼容性。《等你,在雨中》语言清丽,声韵柔婉,具有东方古典美的空灵境界,同时,从诗句的排列上,也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现代格律诗建筑美的刻意追求。但余光中在回归传统时并不抛弃“现代”。他寻求的是一种有深厚传统背景的“现代”,或者是受过“现代”洗礼的“古典”。此诗运用独白和通感等现代手法,把现代人的感情与古典美揉合到一起,把现代诗和古代词熔为一炉,使诗达到了相当清纯精致的境界。

  作品注释

上海龙凤1314  1.红莲:典出乐府诗《江南》,原诗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吴宫:原指吴国的宫庭,这里亦泛称江南,因江南可采莲。

  3.桂桨:以桂木为桨,语出《楚辞》。

  4.木兰舟:用木兰树所造的船。桂桨与兰舟俱言舟楫的华美典雅。

  5.姜白石:南宋人,原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工诗词,通音律,词极唯美。

  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1962年夏,诗人突击写出《莲的联想》系列诗三十首,倡言“新古典主义”。《等你,在雨中》为系列诗之四,作于1962年5月27日,收入《莲的联想》,是余光中爱情诗的代表作,但诗歌的意义并不局限在纯爱情主题,而包括表现爱情的选择的途径,和从爱情中升华出来的一种皈依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哲学思考。

  作者简介

上海龙凤1314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相关文章: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赏析02-23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原文08-22

等你在雨中余光中诗歌08-03

余光中的诗等你在雨中12-23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原文赏析03-30

余光中诗歌《等你,在雨中》鉴赏11-09

余光中的作品《等你在雨中》赏析10-11

关于等你在雨中余光中散文原文12-06

等你的句子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