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鹧鸪天送廓之辛弃疾

时间:2023-06-06 16:01:22 毅霖 辛弃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鹧鸪天送廓之辛弃疾

  辛弃疾的《鹧鸪天送廓之》这首词相信有很多人都有学过,亦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词,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鹧鸪天送廓之》的相关事项,欢迎阅读!

鹧鸪天送廓之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上海龙凤1314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上海龙凤1314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鉴赏:

  廓之在这初秋微凉的时候,身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鲤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明年的今天,你将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上海龙凤1314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上海龙凤1314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

上海龙凤1314  虽是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上海龙凤1314  1、“春蚕食叶””“春蚕”句的意思是: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他们奋笔疾书,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值得一提的是首句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上海龙凤1314  2、“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乡。”清李渔《慎鸾交悲控》:“亏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龙门的个个颠狂。”

上海龙凤1314  3、折桂”:“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拓展:作者简介

上海龙凤1314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鹧鸪天送廓之辛弃疾】相关文章:

辛弃疾的古诗《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全文赏析09-13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词翻译及赏析08-09

鹧鸪天全诗辛弃疾10-19

鹧鸪天辛弃疾译文10-20

辛弃疾 《鹧鸪天》原诗10-20

辛弃疾《鹧鸪天》的赏析08-17

辛弃疾《鹧鸪天》译文09-16

鹧鸪天辛弃疾翻译及赏析11-15

鹧鸪天辛弃疾注释及赏析04-07

鹧鸪天和昌父辛弃疾赏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