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

时间:2022-11-16 19:10:05 诗词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一语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列锦、叠词等。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上海龙凤131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上海龙凤1314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二、比拟

上海龙凤1314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

上海龙凤1314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三、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唐代诗人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四、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五、对偶

上海龙凤1314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诗人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上海龙凤1314【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手法】相关文章: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04-20

关于古诗词中的炼字手法04-22

衬托手法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10-26

蒙太奇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10-26

古诗词中写落花的句子有哪些03-24

古诗词中关于朋友的名句有哪些09-28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03-17

答谢中书书修辞手法10-11

短歌行中的修辞手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