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04-17 13:00:49 赛赛 劝学 我要投稿

《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

  《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词句恳切,朴实自然,比喻形象生动,说服力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劝学》

  唐代 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上海龙凤1314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注释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上海龙凤1314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1.乃:才。

  2.元:原本、本来。

  3.始:方才。

  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5.非:不是。

  6.自然:天然。

上海龙凤1314  7.运:运用。

  8.贤:才能。

  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

  10.岂:难道。

  11.长:长期。

  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孟郊早年丧父,家境清苦,青年时代隐居河南嵩山,发奋读书,历经三次应试终于登第。后来虽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勤学苦读,孜孜不倦,以“苦吟诗人”闻名于世。这首诗就是他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

  赏析

  这首劝学诗写得既朴实又深刻,苦口婆心,仿佛从肺腑中流出。诗中概括了孟郊的为学主张,对人们颇有哲理性的启示。

上海龙凤1314  开头两句以设喻起笔,强调实践的重要,乃经验之谈:“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这里诗人以起兴手法,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一个道理:“击石”是取“火”的必然途径,不肯击石的人是无法得到火的。石要发出火来,必须靠撞击,这是物理。由此联想,人要想发出光来,必须靠学习,以此来塑造心灵,这是学理。诗人以取火引出劝学,令人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

  三四两句转入正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诗人以正反对照的笔法,谈学习的意义。前句从正面说,人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明白各种道理,掌握各种知识,便于随时随地应用。学是“知道”的前提,“始”,强调了学的必要性,“知道”是通晓为人做事的道理,包括具有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正如荀子所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后句从反面说,人如果不学习,知识绝不是自然而然就会有的,换句话说,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这两句讲得实实在在,情寓理中,令人信服。

  五六两句再深入一步,指出学习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寄希望于别人:“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这是诗人根据自己的体会得出的结论。“万事”有夸张意思,其实是提倡学习和做事要独立思考,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动脑,才能真正领悟和掌握。诗人反对人云亦云,迷信书本,博引他人。前人的思想和经验,应在“己运”的基础上予以吸收,他人的创造成果,只是他人的劳动结晶,并非自己的贤能,也须在“己运”的前提下予以借鉴,不能信手拈来。这种力求发展个性,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孟郊平素善于推敲,乐于苦吟,诗句追求瘦硬,力避平庸浅薄,可见这一主张也鲜明地体现在诗人自己的诗歌创作上。

  最后两句在强调实践出真知的基础上,对青少年再加以鼓励:“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与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东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中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表达的观点是一致的。这两句以因果倒装句写为学要珍惜青春。前句写珍惜青春,贵在“早为”;后句回答了“早为”的原因。诗人从“须”字入手,以“早为”立意,告诫人们,学习必须赶早,早一分觉醒,就早一分主动,也就早有作为。然后再用“岂能长少年”这一反问写青春短暂,稍纵即逝,回答了“早为”的原因,反问有力,因果衔接。

上海龙凤1314  全诗以物喻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的哲理,文脉清晰,层次井然,体现了孟郊严谨治学的态度。文字力求达意,诗中虽然两次出现“须”字,但并无赘意,却恰恰有直抒胸臆之感,起到了强调作用,增强了劝勉的说服力。

  后世影响

上海龙凤1314  此诗后来经过改编被收入明代的儿童启蒙书籍《增广贤文》:“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劝学》原文译文赏析11-27

荀子《劝学》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7-05

颜真卿《劝学》原文译文及赏析04-17

《劝学》译文赏析07-06

荀况《劝学》原文及译文12-22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03-07

《孙权劝学》 原文及译文05-16

孙权劝学原文及译文09-08

劝学原文的赏析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