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孙权劝学故事

时间:2024-01-03 15:26:14 劝学 我要投稿

孙权劝学故事

孙权劝学故事1

  九鼎之重,由铜铸成。人亦如器,不学何以成器。诸葛亮说:誓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明确指出了志、学、才之间的关系。志是学的动力,学是才之源泉。有志勤学,乃成器之根本。易真: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成器。”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孙权劝学故事

上海龙凤1314  当初,吕蒙虽然英勇善战,但不好读书。有一次,孙权对吕蒙量说:“你如今当权管理公务了,不可以不学习啊!”吕蒙以军中事务繁杂而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不喜过是劝你应该泛览群书,见识一些过去的事情罢了。你说事情多,难道比我事情还多‘2,但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认真学习。一次,鲁肃路过浔阳,同吕蒙议论事情,大为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和计谋,不再像从前时的吕蒙了,吕蒙幽默地说:“读书人分别了三天,见面时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你老兄为什么对这个道理明白得这么晚呢?”

  吕蒙之所以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竟然能逼得三国时的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同孙权劝学后的刻苦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此道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职场!

孙权劝学故事2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孙权劝学故事3

上海龙凤1314  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这一课后,对我启发很大。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用现身的说法,来劝他人,就会有意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学习和道德修养。并应敬才爱才,善于发现人才、知错就改。

  首先,我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一个从小被狼养大的孩子,自然没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连一点人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学会,她17岁时的智商才是我们正常人3岁的智商。我又想起小鹰学飞的故事,当小鹰羽翼丰满的时候,老鹰就会叼上小鹰狠心地从悬崖上摔下去,因为老鹰知道,搏击万里长空,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学飞开始。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淘汰旧的羽毛,而代之以新的羽毛,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不被淘汰,也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认识到只要肯学,就能挤出时间,就会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当孙权劝吕蒙学习时,吕蒙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吕蒙作为吴国的大将军,忙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他最终听从了孙权的劝说,开始挤时间学习,并大有收获。不久后,鲁肃经过浔阳,与他相聚,听了吕蒙的谈吐,大为惊讶,认为吕蒙已经不是昔日的吕蒙了,真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龙凤1314  我想到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诗句,我明白了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我又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于是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全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一会儿,他又很懊悔,捡得太少了。

上海龙凤1314  我们的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今天学的东西,看起来是那样的平平淡淡,甚至枯燥无味,但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我感到学习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一个化平淡为神奇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积累财富和过程。

孙权劝学故事4

  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孙权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他十分懂得培养手下的大臣,如这篇劝学,显然君臣之间已经无话不谈,相处得像朋友一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智慧得体现。所以,吴国才会较稳固地立于江东。另外,吕蒙折节读书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可以作为每一个有理想者的榜样。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年龄多大、不管以前做什么,只要肯学习,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学习,就终能有所成。引申一下,不管现在的状况如何,只要有目标、有毅力,并付诸实践,就可能取得成功。

孙权劝学故事5

  读了《孙权劝学》,真是有些吃惊,小说中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东吴大都督吕蒙原来是个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啊!确实,和天生奇才的仲永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呐!

  不过,为什么吕蒙却能在“三国英雄表”内出现,而天生奇才的仲永却落个平庸不过的“庄稼汉”呢?原因就是在于如何看待原来的天分。年轻时游手好闲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涉猎见往事”,最终学有所成,使得鲁肃能够真心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但是瞧瞧方仲永,五岁能作诗,“且文理皆可观者”,不过只是因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矣”。一代神童就是因为父亲的贫图小利而毁于一旦,假如父亲能够找个先生好好调教调教,说不定也能是一位栋梁之材啊!“伤仲永”这个题目真的是再恰当不过地表现了王安石先生的叹息呐!

  的确,再说那句老话,才能够培养是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好像在垒沙滩,沙子越多,垒得就越高,绝对不可能没有巨大的底盘,而到达超高的顶峰。学习也是这样,学得越多,积累就越多,基础越扎实,学得也越好,而且不努力学习就想要成果,无疑是痴人说梦。

  看看身边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拼搏、奋斗、努力得来:普通到衣食住行,特别到成明星大腕。都别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浸满了人们奋斗的汗水,倒映人们努力的身影。即使选秀得来的成功,那虽然不可否认地有些幸运的成份所在,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是没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和耐力,那连上台的机会和胆量都会没有的。

上海龙凤1314  《孙权劝说》给我莫大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更无瓜果!

【孙权劝学故事】相关文章:

孙权劝学的启发05-18

孙权劝学赏析02-27

《孙权劝学》说课稿06-29

孙权劝学的启示01-08

《孙权劝学》的道理06-18

孙权劝学的ppt06-21

孙权劝学翻译02-25

孙权劝学原文06-25

《孙权劝学》赏析04-19

孙权劝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