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老人与海》教案

时间:2023-03-07 11:16:49 老人与海 我要投稿

《老人与海》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老人与海》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人与海》教案【推荐】

《老人与海》教案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8个生字新词。

上海龙凤1314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4、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上海龙凤1314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上海龙凤1314  3、检查读书情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2、交流,读出心中的感受。

上海龙凤1314  3、质疑。

  四、品重点句,感悟“情理之中”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老人与其他喂鸥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2、品读重点词句,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上海龙凤1314  1、再次感情朗读描写海鸥的'句子。

  2、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在鸣叫什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揣摩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写具体的

  四、积累文章的经典语段

  五、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老人与海》教案2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海鸥与老人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描写海鸥的动作行为的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情意,并揣摩作者的如何把老人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图片:

  师:你们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

  生:海鸥。

  师:你了解它吗?

  生答。

  2、揭示课题:

上海龙凤1314  师:(指着图片)这就是昆明的翠湖公园,那在湖面上翩翩飞舞的就是海鸥,这里就像是海鸥的乐园,人们在这和海鸥和谐相处。

  在昆明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吴庆恒。十多年前的冬天,他在翠湖与海鸥相遇后,就爱上了海鸥这种可爱的动物。他每天步行20余里,从城郊来到翠湖公园,为的只是给海鸥喂食。他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可他却用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用来给海鸥买食物。十年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老人与海鸥。)

  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海龙凤1314  (生答)十多年前,一位老人在翠湖湖畔与一群前来过冬的海鸥相遇后,老人每逢冬季,他每天都会到翠湖喂海鸥,他视海鸥为儿女,天天来照顾它们。老人死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大声鸣叫、肃立不动,并站成两行,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

上海龙凤1314  2、分析文章结构:

  师: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生答。(先写了老人像照顾自己儿女一样照顾海鸥;再写老人死后,像老人的儿女一样为老人守灵。)

  三、品读课文第二部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意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长的文章一下子就把结构理清楚了,那么这篇文章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呢?

  生:老人死后,海鸥对老人如同父母般的情意最令我感动。

  师:英雄所见略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

上海龙凤1314  2、师: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课件出示这句话)

上海龙凤1314  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是什么令人意想不到?

上海龙凤1314  生: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板书)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答。(海鸥舍不得老人,作者对海鸥的行为感到吃惊。)

上海龙凤1314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得惊异些。(指名读)

  全班再来读一读。

  3、师:老人去世了,海鸥竟突然飞来,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在惊异的同时,都自然地退到了一边,为海鸥们让出一片空地。

  接下来海鸥又做出了什么惊异的举动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海鸥行为的句子。

  生: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看看此情此景,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类似的情景?

上海龙凤1314  生:亲人去世时看过。

上海龙凤1314  师:是啊,这本来只发生在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事,却发生在这些动物身上,难怪作者把此时的海鸥比作是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上海龙凤1314  师:从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

  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上海龙凤1314  4、师:接着,海鸥又做出了什么举动?谁找到了?

  生: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我体会到海鸥们也像人一样,它们很尊敬老人,它们在为老人守灵。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

  生:纷纷落地、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板书)。

  师:你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你从哪体会到的?

  生:我觉得作者很惊异。

  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老师范读。

上海龙凤1314  师:一群海鸥像儿女一样为老人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这样的场面,相信谁都会为之动容。用我们的朗读带领大家到那片空地上,去目睹那让人为之动容的一幕吧!愿意读的同学,我们一起站起读一读吧!

上海龙凤1314  5、师:当老人的遗像被我们收起时,海鸥们又有怎样的举动呢?

上海龙凤1314  生: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课件出示这句话)

上海龙凤1314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上海龙凤1314  生:海鸥舍不得老人,它们朝老人的遗像扑过去,并大声鸣叫。

上海龙凤1314  师:从白色旋涡,你可以看出什么?

  生:海鸥围得很紧,舍不得走。表现海鸥与老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练读,再指名读。

上海龙凤1314  6、师:海鸥疯狂的举动使我们几乎无法脱身,它们真情的流露使作者更加感动,可我们还是不得不把遗像带走,海鸥们还会做出什么令人吃惊、令人感动的事?作者都不忍再写下去了,所以打上了(板书)

  大家想想,海鸥可能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一两个人说)

  四、情感升华、拓展

  1、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

  (海鸥对老人深深的爱。)

  2、海鸥对老人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具体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的?

上海龙凤1314  生:是通过动作描写写具体的。

上海龙凤1314  3、小结:

  是啊,动作描写写出可海鸥对老人深深的感情,使文章更加感人。在我们的文章中,也可以运用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丰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世界,使我们的文章更感人。

《老人与海》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相关词语,体会句子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字词,感情朗读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3、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感悟第一部分,感悟老人与海鸥的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中央电视台、嘉兴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的台标,之后让学生看昆明电视台的台标。

上海龙凤1314  2、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图标,足可以看出海鸥在昆明人心目中的位置,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昆明翠湖畔的一个故事。

上海龙凤1314  3、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课题。(《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是根据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编而成的,它讲诉的是发生在昆明市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么老人和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特殊关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老人与海鸥的真情故事。)

  二、略读课文,初步感受。

上海龙凤1314  1、根据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

  2、交流课文围绕老人与海鸥写了哪几件事?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喂海鸥、老人唤海鸥、老人谈海鸥和海鸥送老人)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朗读第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行为感动了海鸥,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上海龙凤1314  2、集体交流

上海龙凤1314  (1)“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老人来这里的目的和别人一样吗?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

  (2)“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上海龙凤1314  从三个“褪色”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勤俭、简朴)

上海龙凤1314  讲述有关老人的故事,学生说感受。

  这样勤俭的老人,却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资给海鸥买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是什么给了老人那么大的动力?(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带着感动来读一读这段话。

  (3)老人喂海鸥

  说一说你对“老人撮起嘴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这句话的理解,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老人喂海鸥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上海龙凤1314  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答案:写出了海鸥的动态美、色彩美。)

  (4)老人唤海鸥

  (过渡:喂海鸥的同时,老人抑扬顿挫的唱着什么。你知道老人在干什么吗?)

  “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你的名字是谁取的?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取名字?从这些名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与海鸥相处的时间很长,对海鸥特别了解,知道每一只海鸥的特点。)

  “亲昵”是什么意思?从“亲昵”中你有什么体会?(老人很疼爱海鸥)

  谁来学一学老人抑扬顿挫地呼唤海鸥的名字?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呼唤海鸥,海鸥落在老人手上的句子。

  对比学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鸟,你大声呼唤他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鸟很害怕,会飞走)老人呼唤海鸥,海鸥为什么落在他手上?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关心海鸥,把海鸥当成自己的亲人,海鸥也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相互之间很有感情)

上海龙凤1314  分角色朗读老人和“我”之间的对话,

  (5)老人谈海鸥。

  对海鸥向老人告别的场景,你有什么体会?(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的感情)

  (6)过渡:那么作者的朋友是怎么告诉作者的呢?

上海龙凤1314  齐读“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你体会到什么?

上海龙凤1314  你能否用一个或几个“无论( ),无论( )”来说说你想到的老人要坚持每天来,需要克服多少困难!

  师引读:无论刮风下雨,老人——无论天气多么寒冷——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无论老人病得多么严重——

  过渡:是啊,十几年如一日,多么可贵啊,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多么不容易啊。老人坚持了十几年,那海鸥对老人呢?又有着怎么样的感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上海龙凤1314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

《老人与海》教案4

  【教材简析】

上海龙凤1314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上海龙凤1314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3、通过学文,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要力所能及地保护有益动物。

上海龙凤1314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1、有诗云:白鸥飞处带诗来。飘举而飞,上下翔舞的海鸥给人以美感,而且海鸥还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老人与海鸥的故事中。

上海龙凤1314  2、回忆这篇课文讲述的感人的故事。

上海龙凤1314  3、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人和海鸥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使得人和动物之间能发生这样感人的事。

  4、比较“对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两种表达的区别。(预设:从“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这种表达中,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之间的亲情是相互的。)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老人对海鸥的关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13自然段,找到能体现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的语句。

  2、学生读文、思考。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上海龙凤1314  (1)交流语句:“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跟海鸥相伴。”

  这位老人是昆明化工厂的退休工人,名叫吴庆恒,他平时舍不得给自己买一点好吃的,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食物。引导学生理解老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动力。

上海龙凤1314  指导学生朗读。

上海龙凤1314  (2)交流语句:“人少的地方,……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引导学生体会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所听到的、看到的,以及仿佛听到的、看到的。

上海龙凤1314  师生合作配乐朗读文本。

  (3)交流语句:“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引导学生理解老人在企盼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感觉海鸥对老人的眷恋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4-18自然段,把认为意想不到的地方画下来。

  2、学生读书,思考。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上海龙凤1314  (1)交流语句:“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想想如果这些海鸥能够说话,面对老人的遗像,它们会鸣叫什么,呼唤什么。

  指生朗读。

  (2)交流语句:“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表达训练:海鸥们似乎明白了老人再不能和它们朝夕相处了,再不能为它们______,再不能________,也再不能________,这样一位把它们当儿女的父亲不在了,海鸥怎能不悲伤呢?

  指导朗读。

上海龙凤1314  (3)交流语句:“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

  文中第17自然段后是单列一段的省略号,思考这里省略的可能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理解这感人的一幕,作者没继续写,而是用省略号代替的用意。

  (4)讨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预设: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将老人和海鸥间的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正是因为老人这十几年来对海鸥的倾心付出,十几年来对海鸥亲人般的关爱,才唤回了海鸥更具人性的回报。动物也是有感情的,虽然老人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可是在翠湖边,有更多的人跟随了老人的足迹,人鸥和谐,人与动物和谐的美景将会定格在翠湖之畔,定格在我们心中。

  五、布置作业

  20xx年1月18日,海鸥老人的塑像已在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请同学们课后写一段话来介绍塑像,也可以为塑像题词。

《老人与海》教案5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上海龙凤1314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收集关于海鸥方面的科普资料。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上海龙凤1314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激情导入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老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学生介绍查阅到的老人的资料: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发生在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

  3、板书课题:(21、老人与海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海龙凤1314  2、分析文章结构:

上海龙凤1314  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课文分为两部分,1~14自然段写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15~17自然段写了海鸥对老人令人震撼的情。)

  三、品读课文,感悟深情(老人对海鸥的爱)

  1、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和关键词句,进行理解。

上海龙凤1314  3、小结:老人无私的付出,都源于老人对海鸥那深深的爱。

上海龙凤1314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上海龙凤1314  1、抄写生词。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老人与海鸥》一课,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品读了课文第一部分,感受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老人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照顾、喂养海鸥,和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出示画面)可是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当老人的遗像出现在湖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去感受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二、品读课文 感悟深情(海鸥对老人的情)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学法,学生自学:

  学法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想一想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前文和查阅的资料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2、学生自学后同桌交流。

上海龙凤1314  3、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上海龙凤1314  抓住以下重点词句,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自主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朗读)。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仪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上海龙凤1314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上海龙凤1314  (在学生找出上述一句时出示下面两句话,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扑”字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上海龙凤1314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飞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飞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上海龙凤1314  4、想象情景,诉说心声,升华“情感”:

上海龙凤1314  ⑴ 让学生找出两次描写海鸥“鸣叫”的句子,配乐朗读。

  出示:

上海龙凤1314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⑵ 出示画面及写话提示,想象情景,书写真情。

  出示:

  这里两次写了海鸥的鸣叫,想象一下,海鸥们似乎在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你会诉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吧。

上海龙凤1314  (学生在海鸥形状的白纸上书写。)

上海龙凤1314  ⑶ 交流写话,升华情感:

上海龙凤1314  同桌互读后指名几位同学朗读,读后贴在黑板上,连缀成一幅飞翔的鸥群。

  三、回顾全文,揣摩写法

上海龙凤1314  1、从同学们深情的倾诉中,可以看出《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同学,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也会深深触动每一个读者的心灵,想想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生动感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回答。

上海龙凤1314  (故事本身感人;作者抓住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的动作细致描写等。)

上海龙凤1314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话说和谐

上海龙凤1314  老人临终前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老人雕像图片)

  如今,老人可以放心地去了。他的事迹感动了昆明的市民们,为了纪念老人,在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修筑了一座铜像。老人关爱动物的善举将永远传承下去,每到海鸥飞临翠湖边的时候,就有很多的市民会像当年的老人一样,给海鸥喂食,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再次出现了。(相机板书)老人与海鸥的感人故事也会深深地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五、布置自选作业

  作业超市:(三选二)

  1、阅读课本第168页选读课文《军犬黑子》,对比和本课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2、搜集并阅读人和动物之间的真情故事,积累生动感人的句段,办一份手抄报。

上海龙凤1314  3、选读一篇最打动你的描写人和动物之间深厚感情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情谊深厚

  老人与海鸥

  和谐共处

  【资料袋】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年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二十多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往往要到中午12点多才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3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在工厂打晚饭吃时,顺便捡一些别人丢掉的馒头,晚上回家后把馒头切成碎块,再和着自己给海鸥买来的面粉、白糖、鸡蛋,制作成海鸥食品,第二天又带给海鸥,周而复始。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他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在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光,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红嘴鸥。

  老人去世后,记者去了他的屋里,只放得下一张床,有一本英汉大辞典。邻居包师傅说,老人平时十多元钱的收音机都舍不得买,他喜欢听京戏,包师傅放时他就请包师傅将声音放大一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是6个鸡蛋和一小袋面粉,那是弄来给海鸥吃的。工厂退管办的师傅说,老人30多年了从不报销医药费。去世前仅是患了感冒。老人的床前挂着一张很小的海鸥的照片,听说那是他花了3元钱请翠湖公园照相的人帮着拍的,照片上的海鸥很小。记者答应过老人两件事:一件事是给老人一套他与海鸥的照片,另一件事是带他去看海鸥睡觉的地方。想不到竟然爽约……说到这里,记者沉默了,伸手去擦眼睛。

  老人去世后,他被昆明人不断追忆和怀念,认为他代表了昆明人与红嘴鸥和谐共处的精神及爱鸥护鸥的优秀品质,值得每一个市民学习。

《老人与海》教案6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一、帮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上海龙凤1314  二、让学生了解内心独白对塑造形象的作用,提升对人性的认识。

  三、提升学生对“对手”和“硬汉”的认识,丰富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主人公形象及其现实意义;心理描写训练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引子:齐读第一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头上有高高的积云,还有很多的卷云,因此老头儿知道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老头儿不断地望着鱼,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这是第一条鲨鱼朝它扑来的前一个钟头。

上海龙凤1314  了解前情背景,连续84天没有补到鱼的老人,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艰难搏斗,捕获了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鲨鱼出现了……

  环节一:角色塑造——大马林鱼

  我是一条大马林鱼,我体长3米,有一千五百多磅,我自由自在的生活着,过着饱足的生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我是大海里的王。有一天我碰到了对手……

上海龙凤1314  可以通过这个部分具体地帮助大家了解前面发生的故事,知道老人经过艰难的奋战才战胜了大马林鱼。(补充一些与大马林鱼搏斗的细节)

上海龙凤1314  塑造角色的基础是全知视角(小说的叙述形式,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对象、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的运用。

上海龙凤1314  环节二:角色塑造——老头儿

上海龙凤1314  我是一个走背运老头,连续84天都没捕到一条鱼。终于,Godbless,我可算逮到条大鱼了,我幸福的踏上归程,可是我碰到了对手……

  通过这个部分的学习,首先,让同学们找出老头儿总共遇到了几次鲨鱼;其次要求能讲清楚与鲨鱼搏斗的历程。老师示范与鲨鱼的第一次搏斗,由同学来模仿概括第二次。通过对情节的描述,发现老人经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挑战,实力对比悬殊,从体力,从工具,从心理等了解老人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体察其不屈与坚持。

  经历:鲨鱼的考验,老人的应对;结果;心理描写(懊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简要概括如下:(老师概括的第一次与鲨鱼的搏斗历程)

  最后,穿插入对“硬汉”精神的初步认知。通过影视剧里塑造的硬汉形象与“老头儿”进行对比。提出问题:老头是硬汉吗?

  他们说我是“硬汉”,我也是看了许多大片的,片子里的硬汉不都是那样的吗?他们或是有强健的体魄,或是有高超的技能,抑或是有尖端的装备。

上海龙凤1314  不论是过去的一系列的《第一滴血》系列、《终结者》系列、李小龙电影系列、《警察故事》系列、……或者是仍在紧张拍摄的经典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塑造出一个一个经典丰满的人物原型。

上海龙凤1314  学生运用前面分析出的内容(结合学案),通过老人的梦想、行动和思考,紧扣老人的信念(84天没捕到鱼,继续出发)、智慧、勇气、坚韧不屈等品质来证明他的强者本色。成败已然不是他是否成为硬汉的决定因素。

上海龙凤1314  分享电影《爱乐之城》插曲《追梦的'傻瓜》

  我的阿姨曾住在巴黎

上海龙凤1314  我记得她曾在家讲述

上海龙凤1314  她在国外的故事

上海龙凤1314  我还记得她告诉我们

  她曾赤脚跳进河里

  她微微一笑

  不看一眼就跳下去

  坠入了塞纳河里

  河水非常冰冷

  她打了一个月的喷嚏

  但是她说,她还会再来一遍的

  这首歌献给那些怀有梦想的人们

上海龙凤1314  或许他们看起来很傻

  这首歌献给那些心痛的人

  这首歌献给我们搞砸的事情

  她告诉我

  一点点的疯狂就是开启新世界色彩的钥匙

上海龙凤1314  谁知道它会指引我们走向何方呢

上海龙凤1314  多年之后我会回首往昔

  回忆她大雪还有塞纳河

  微笑着面对人生

上海龙凤1314  她说她会再来一遍的

  师:我们相信,老头(会再来一遍的),有一天他满载猎物又遇上鲨鱼,他……

  环节三:角色塑造——鲨鱼

上海龙凤1314  我是一条鲨鱼,我很凶残,相当凶残。可仍有人质疑我最佳配角的身份,认为我不够给力,对此我有话说……

上海龙凤1314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同样,一个优秀的渔夫也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来陪衬。海先生把我写得还不够生动。请大家模仿老人的心理特点,替我加上适当的心理描写。

  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大嘴扑上来。当它咬住了死鱼,闭紧了嘴的时候,它在陶醉_________________。老头儿用棍子对准了它打去,打中了它的头,鲨鱼朝他望了一望,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把它咬住的那块肉撕去了。老头儿又揍了它一棍,但是打中的只是橡皮似的粗而结实的地方。鲨鱼想:___________,它勇猛地再次冲上去,刚一闭上嘴就给老头结结实实地揍了一棍,它感觉脑盖骨一昏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挨了几棍后,它慢慢吞吞地把一块鱼肉撕掉,带着对老头的______从死鱼身上滑下去了。(改编自59—61自然段)

  心理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一方面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增添趣味;另一方面,通过鲨鱼的心理描写也可以更好的衬托老人的形象。

  环节四:小结升华(二选一)

上海龙凤1314  我是一条大马林鱼,有一天我碰到了对手……

上海龙凤1314  我是一个走背运老头,我碰到了对手……

  我是一条鲨鱼,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渔夫需要一个强大的对手……

  讨论1:(初级题)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评论《老人与海》时写过这样的见解:“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

  以“对手”为切入点,通过桑迪亚哥的经历,谈谈你对硬汉精神的理解。能总结出一句名言式的感悟或启示,作为你这节课的收获吗?

  没有对手的人生是苍白的(食物链、女排精神);战胜对手固然可喜,战胜强大的对手更是可贺,而面对强大的对手,敢于挑战迎难而上,虽败犹荣……

上海龙凤1314  讨论2:(升级题)

上海龙凤1314  人类从刀耕火种的时代走来,一路战胜了无数形形色色的“对手”,有人说这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的智慧,“善假于物”才是我们永恒的主题。老人这种原始的生活体验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科技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困难,我们还需要锤炼自身吗?

  人类一天天在远离体力劳动,一天天远离自然界的暴风骤雨,一天天远离生物族群之间为生存而直接抗争的现实。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有一天更强大的天敌出现,或是我们遇见了重大的灾难(诺亚方舟),还能成为万物的主宰吗?

《老人与海》教案7

  教材介绍:

  课文选自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单元以“人与动物”为主题展开编排。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朴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揣摩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

  1、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品味大爱,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2、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老人

上海龙凤1314  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句子,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都源于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脉络,揭示课题。(3分钟)

  1、同学们请看,这是我国昆明电视台的台标,图形的创意是昆明的第一个大写字母K,字母艺术变形以后,犹如一只飞翔的海鸥和奔跑的小鹿,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邓启耀来到昆明翠湖,去感受那个真实的故事,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知道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分别是——老人喂海鸥和海鸥为老人送行。(板书:喂送)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多媒体出示台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

  二、感受送行,读出“意想不到”。(12分钟)

  1、看课文插图,说说描绘的是哪幅画面。默读课文,咱们就来找一找课文当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海鸥们是怎样为老人送行,画上横线。

上海龙凤1314  2、反馈,交流。

上海龙凤1314  ⑴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⑶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上海龙凤1314  ⑷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抓“意想不到”,指导理解、朗读。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的教学(海鸥送老人),我抛出一个问题: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海鸥们是怎样为老人送行,画上横线。这样引导学生抓海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动作初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为全文的学习奠定感情的基调。体会完毕之后,多媒体集中出示海鸥送老人的四个句子,红色字体强调海鸥的动作,进行片断朗读的训练,相信潜移默化之间,学生能够透过关键词语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之情。】

  三、品味大爱,感悟“情理之中”。(20分钟)

  过渡:的确太不可思议了,一位老人去世,一群海鸥竟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我们不禁想问道(学生质疑):

上海龙凤1314  1、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2、生自由批注,学生自行板书。

上海龙凤1314  3、师念板书,说得真好。哪些语句又能充分的说明呢?请你们来读一读。

  4、汇报交流,朗读品味。

上海龙凤1314  ⑴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⑵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⑶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上海龙凤1314  5、是啊,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老人吧,请看,师配乐补充叙述。

上海龙凤1314  这是一位……的老人,这更是一份——无私的爱。(板书:无私的爱)

  6、我想这幅画面在你的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出示语段)自由地读读。

上海龙凤1314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上海龙凤1314  抓老人和海鸥的动作——体会很小心——朗读

上海龙凤1314  7、回归“意想不到”。

  ⑴瞧!海鸥和老人配合就是那样的默契,可这样如诗如画的情境,只能成为过去,因为老人已经去世,他再也不能来看望他的儿女们了,他的儿女们怎能不——伤心、悲痛、痛苦……呢?

  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最疼爱我们的亲人离开的我们的瞬间,我们多么想——

  ⑶海鸥它是动物呀,面对亲人的`逝去,它只能扇动翅膀,只能连声鸣叫,只能肃立不动,如果它会说话,当我们收起遗像的时候,它会说些什么呢?在课文空白处替海鸥写一两句话吧!(汇报)

上海龙凤1314  ⑷体会得真好,其实在老人去世前曾告诉大家,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在他入土以前能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去,再深情地看一眼海鸥们,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生读)

上海龙凤1314  我想,那一片翻飞的白色,那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不但定格在了我们心中,也永远定格在昆明人心目中。老人虽然去世了,他的雕像却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和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多媒体教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最近几年来,在风风火火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却有很多滥用、乱用的现象。我先说说自己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无所不能”的,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用客观存在来代替教师独立完成教学活动,不能本末倒置。要讲究适度、实用性原则。如果用好了它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更直观形象地教学,帮助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丰富学生的视野,让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一环节既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品味大爱,感受人鸥之情,品味语言的重要环节。在前一环节学生已经了解了老人去世,海鸥们一系列疯狂的举动,在学生质疑后,围绕这样一个问题(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展开研读,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当学生说出自己的回答时,紧接着我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去找具体的语言文字。边汇报边引导,边引导边品读,最后我出示语句,用红色字体打出关键词语,学生看着屏幕读,肯定有所侧重,有所感悟,这时幻灯课件对朗读教学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到这里,学生对吴庆恒老人已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为了能顺利突破教学的难点,也就是感悟所有的意想不到其实都在情理之中,都源于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有可能还差那么一点火候,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情味比较淡薄,特别是城区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较少,于是我继续补充在自己在网上百度找到的关于吴庆恒老人的资料,并配以百度图片与淡淡忧伤的背景音乐,运用自己的朗读优势,加上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刺激,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多维度的活动,力争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达到本节课预设的高潮。此刻我又马上出示老人喂海鸥的语段,让学生感受老人与海鸥那段美好的岁月,让学生体会他们往昔的美好岁月,配合的默契,随即我又转移话题,这样的画面永远成为过去,老人不再来了,让学生去揣摩海鸥的心思,如果能向预设的一样,学生的情感已经跌宕起伏,感悟海鸥失去亲人那悲痛的心情应该不成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还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此时,学生的激情已被点燃,此时我提议让孩子们以海鸥的口吻给老人写几句话,让学生内化自己的感受。

  这时的学生已经完全进入海鸥的角色,对海鸥失去亲人的悲痛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于是紧接着又让学生朗读海鸥送老人的语句,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人间大爱不言而喻,这是本课设计的第二个高潮。】

  四、总结全文。(5分钟)

  从你们刚才朴实而真挚的语言中,从你们充满智慧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你们和“海鸥”的心是相通的。我想此刻,吴庆恒老人正在天堂里默默地听着,他也有话对儿女说,咱们读一读。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

  就是遇见你

  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

  陌生又熟悉

上海龙凤1314  尽管呼吸着同一天空的气息

  却无法拥抱到你

上海龙凤1314  如果转换了时空身份和姓名

  但愿认得你眼睛

  千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风景

  我们的故事并不算美丽

  却如此难以忘记

  ……

上海龙凤1314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上海龙凤1314  【设计理念:本课时的教学就要结束了,我以吴庆恒老人的口吻,多媒体屏幕出示,赠所有的海鸥们一首诗,让翠湖边这个诗情画意般唯美的故事带着神话般的余味走出课堂。】

  板书设计:

上海龙凤1314  21、老人与海鸥

  喂→送

  无私的爱意想不到

《老人与海》教案8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上海龙凤1314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上海龙凤1314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

上海龙凤1314  2、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第一段:(1~13自然段)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通: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出来。

上海龙凤1314  第二段:(14~19)自海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现出来。

  三、再读课文,质疑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上海龙凤1314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自学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的世界,去感受动物与人的真情。

  二、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

上海龙凤1314  2、集体交流:抓住重要段落,进行理解:

上海龙凤1314  ⑴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放在湖边的围拦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上海龙凤1314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抓住“扫”字,说明作者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海鸥飞翔的美丽情景。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上海龙凤1314  ⑵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呢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感知老人对海鸥的亲呢,对海鸥的爱。)

上海龙凤1314  ⑶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退色的过时布衣……”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什么?

  (勤俭的老人,却无私地对海鸥的付出,这是源于老人对海鸥的爱。)

  3、再读1至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指导朗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三、学习第二部分

上海龙凤1314  1、读14~19自然段,思考:

  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主学习后汇报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上海龙凤1314  (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行,肃立不动,我们收遗像时,像炸了营似的扑过来。)

上海龙凤1314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上海龙凤1314  (因为海鸥和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丰富,他们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们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伤心、难过。)

上海龙凤1314  2、再读课文,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

上海龙凤1314  ⑴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作亲人。)

  ⑵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上海龙凤1314  ⑶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像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上海龙凤1314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感情。

  四、学到这里,你一定已经深深被其中的画面感动了

  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拿出笔将你此时难得的感情记录下来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讲原形的故事讲给了孩子们,他们都很感慨,看着遗像,让我们看看老人和海鸥到底是怎样的相依为命?课文前半部分写了老人对海鸥的爱,后半部分写了海鸥对老人的爱,通过一些事例,一些言行举止,通过细节的描写,最终感染着读文章的每一个人。文章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着深情,体现了人与动物真挚的感情。文章就一个问题”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感情?用一个词语形容?不论是老人还是海鸥。

  这是我们班上当天公开课上一个孩子的精彩发言:“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瞻仰遗容,肃立不动,守灵,这些不都是海鸥对老人的情谊吗?如果平日老人不是那样关爱海鸥群,海鸥怎么会这样呢?难道这不就是人与动物的真挚的情感吗?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把掌声给了这个孩子,在这篇文章中像这样的感悟还有很多很多,我很幸福,因为孩子们懂的关爱,所有生命都值得关爱。

《老人与海》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与海》整部作品的梗概。

上海龙凤1314  2。结合心理描写品味人物思想性格。

上海龙凤1314  3。感悟学习老人身上的那种不向命运屈从,与自身、自然进行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上海龙凤1314  4。品味作品不赘述情感的、简朴客观而具体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点

  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性格上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上海龙凤1314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果你被告知,有人写了篇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你一定会感到很难相信。但这就是事实,这个人就是海明威,这本小册子就是《老人与海》。

  (二)作者简介

  (出示海明威照片)一个酷爱打猎、钓鱼的作家。他到过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他的身上中过237片弹片。他的头上缝过5 7针。他曾在非洲两度飞机失事,严重的脑震荡使他的视力和健康每况愈下。这就是海明威。他的经历,孕育出他那硬汉的性格。

上海龙凤1314  (三)整部作品简介

上海龙凤1314  (出示《老人与海》图片)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孤独的古巴老渔夫在加勒比海捕鱼的前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从而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小说一出版,就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的一个记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而且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上海龙凤1314  (四)熟读课文,了解节选部分的内容。

  这是老人自出海以来,第三次见到日出,这时鱼打起转来,撞击着牵扯它的铁丝导线,试图把钩住它的'鱼钩甩掉。老人在应付鱼的同时,还要和自己的身体抗争着。在这场勇气、毅力和坚韧的较量中,老人用智慧和经验取得了胜利。他将鱼叉扎向了游到自己小船旁边的大马林鱼,大马林鱼的鲜血染红了海水。

上海龙凤1314  (五)小组交流预习中查到的字词及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研读细赏

  1、请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复述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情景(可由多人互相补充提示完成),同时把学生的复述语言同小说的语言比对,引导学生品味海明威简朴客观的描述。

  (1)搏斗中的老人;

上海龙凤1314  (2)搏斗中的大马林鱼;

  (3)搏斗的结果。

上海龙凤1314  2、问题研讨

  (1)搏斗中,老人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在这场勇气、毅力和坚韧的较量中,毅力支撑着老人的身体,希望支撑着老人的精神,而经验使老人获得希望。年老的圣地亚哥用智慧而不是靠仅有的体力,用知识和机智而不是靠仅存的傲慢来支撑自己,最后取得了这一次的胜利。

上海龙凤1314  (2)老人在内心中对大马林鱼持什么态度?

  大马林鱼是作者讴歌的对象,文中在写老人扎死它的同时,又带着不无赞扬的语气写大马林鱼的高与大,给读者展示它的力与美。“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

  看来,在老人眼中,大马林鱼代表了坚强和勇猛,是一个真正的对手和老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上海龙凤1314  (3)体会文中圣地亚哥老人的内心独白,谈一谈你对他的印象。

上海龙凤1314  老人是海明威塑造的众多“硬汉”中最完美的形象,他是真正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他没有从危险、残酷或现实中“退却”,而是勇敢地接受现实;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力量塑造了现实,赢得了哪怕是非常短暂最终惨败的胜利。在海明威的笔下,老人是要竭力超越自身极限的人。

  (二)拓展延伸

上海龙凤1314  有人评价《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故事中的老人尽管一开始就处于不利地位,84天都没有捕到鱼,别的渔夫都把他看成失败者,而且还“消瘦而憔悴”,手上有“刻得很深的伤疤”,没钱买吃的,然而他的英勇却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第85天决心“驶向远方”去钓大鱼。真的钓上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鱼,明知自己力量有限,还是拿出“我跟你奉陪到底”的意志。当第一条鲨鱼来袭击,并吃掉了大鱼约40磅肉后,老人想的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对此,你怎样看?

  (三)小结

上海龙凤1314  《老人与海》文字虽然简单,却是千锤百炼的精粹。主人公圣地亚哥不被乖舛命运击败的毅力及享受孤独而不寂寞的精神,正是作者对人生永不放弃的证明。

《老人与海》教案10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读悟结合、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自主体验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努力打造本色语文的过程。

  【预设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上海龙凤1314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4.激发学生产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的重点】

上海龙凤1314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上海龙凤1314  初读课文,重点学习1——13段,感受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品读14——19段,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激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预设教学流程】

上海龙凤1314  一、复习导入,铺垫情感

上海龙凤1314  重新板书“相依相随”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学习了1到13自然段,感受了老人对海鸥的深爱之情,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请你静静凝视相依相随这个词语(播放舒缓的音乐),回顾课文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干什么?

  二、细读14——19段,体会海鸥对老人难舍难分的真情。

  过渡:是啊,十多年了,老人在的地方,海鸥都会相依相随,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风景线,这是一道让人难忘的风景线。然而,就在我见到老人的十多天后,老人去世了。当我们把老人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一件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上海龙凤1314  1、请你静静阅读14——19段(播放乐曲),划出让你感到意外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2、意外,有时带给我们的是惊喜,但这里带给我们的是感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些话,海鸥的哪些举动最让你感动,打上记号,反复朗读,看谁最能用朗读打动我们。

  3、品读三处重点句子。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抓住“大不一样”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意外之痛的心情。

上海龙凤1314  1)、此时大不一样的叫声会是什么样的?(声嘶力竭、悲痛欲绝、嘶哑的嗓音、惊慌失措、如怨如泣、哀叫、嘶哑——婉转、动听、清脆)

  2)、大不一样的姿势是什么样的? (急促、慌张、慌乱、快速盘旋、一下栽倒、晕头转向、无头苍蝇、相互碰撞)

  3)、为什么与平时大不一样?指导读。平时大不一样的叫声和姿势,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请你说说,对海鸥来说这是一件什么大事?(失去了亲人、失去了靠山、没有了依靠、天塌下来了)

上海龙凤1314  4)你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这大不一样吗

上海龙凤1314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上海龙凤1314  抓住“肃立不动”、“轮流飞”等词语,读中体会海鸥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1)、你从哪个词能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理解“瞻仰”

  2)、从“急速”你能看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3)、“站成两行、肃立不动”这情形仿佛和生活中什么样的场景类似?

  4)、深情地再读这句话。

上海龙凤1314  C、“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抓住“扑”这个词语,读悟结合体会海鸥面对老人去世的如痛失亲人般的心情。

  1)、“炸了营似的扑过来”这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哪?

  2)、从两个“扑”看出什么?

  3)、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是指什么?

  4、整体感知海鸥的举动,叩问海鸥的内心世界。

  1)同学们,老人去世了,海鸥的举动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体会海鸥的表现(出示这三句话),生配乐齐读。

上海龙凤1314  2)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面对老人的遗像,你的翻飞盘旋,你的连声鸣叫,你的肃立不动,你的炸了营的扑,你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如果你想诉说,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赶紧动笔写下你要说的话语。

  交流:

  生①:我的亲人啊!别留下我们,你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字字是泪,声声是情啊!)

  生②:你在家里休息该多好啊!如果你在家休息,你就不会走了。(对啊!)

上海龙凤1314  生③:谢谢你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你却不求回报。我只想说谢谢!(老人一定会明白你的心意)

  学生哭……

  师:虽然你没往下说,但我们都听出了你要说的话。

上海龙凤1314  正是因为老人深爱着海鸥,所以才有海鸥加倍的回报之情。

上海龙凤1314  把你们写的合在一起就是一首诗,这就是“白鸥飞处带诗来”,想想,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爱”!

  三、感悟提升,激发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愿望

  1、回应第一课时提出的问题,加深和巩固课文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老人离开了人世,鸥群依然盘旋在空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还记得上节课开课时老师呈现过这样一段话(出示画面)

  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普通老人的青铜塑像。他叫吴庆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无儿无女,1995年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块。他与海鸥之间发生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人称“海鸥老人”。据说,当代中国大陆,为一个普通人塑造青铜像并且安放在公众场所,这是破天荒头一回。

  看到这段文字,现在,请你再用心读读这段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如今,翠湖公园的老人塑像已经摆放两年,如果你来到翠湖公园,你会在这个铜像旁题写一句什么话呢?

  总结:同学们,你们已经理解了老人与海鸥的深情,理解了老人的伟大之处:是他守护了海鸥对人类的这份真情,是他创造了人鸥和谐的精神,所以才有了海鸥们加倍的回报之情。我们能像老人这样去对待身边的小动物、小生命,去创造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吗?相信每个同学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老人与海》教案11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上海龙凤1314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上海龙凤1314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上海龙凤1314  ⑴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上海龙凤1314  课件: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上海龙凤1314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上海龙凤1314  (师生读)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上海龙凤1314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四、读思感悟,学习14至19自然段

  1.认真地读读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让你意想不到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上海龙凤1314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第15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海鸥们围着遗像的表现让你意想不到。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自己来读一读,看看当海鸥见到老人遗像时,如果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段话该怎样来读呢?“大不一样”怎么读?

上海龙凤1314  ⑵学习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鸥为老人守灵那一幕?这只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张开双翅,深深地埋着头,好像在说什么呢。(课件:图片)

  指导读第16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课件: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上海龙凤1314  ⑶学习第17自然段: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再次为之震撼。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意想不到?从“白色的漩涡”中他理解到海鸥的心情,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来。(炸了营、扑过来。)

  指导朗读。

  ⑷(第18自然段)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会在这里省略什么呢?省略号的点点彷佛化着了什么?

  五、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来交流交流。

  2.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课件:图片)

上海龙凤1314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1 老 人 与 海鸥

  喂

上海龙凤1314  老人 (亲人) 海鸥

  送

《老人与海》教案12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2、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

上海龙凤1314  3、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⑴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人物的内心独白进行细读,揣摩小说的语言和行文特点。

  ⑵ 培养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

上海龙凤1314  2、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结合文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分析和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上海龙凤1314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人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关于《老人与海》

上海龙凤1314  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一方面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他后期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当年他获得普利策奖,两年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3、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学会本课10个会写字,6个会认字及9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上海龙凤1314  3、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重点

  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

  教学难点

  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感受到了猫的可爱;因为冯骥才先生的精心呵护,怕人的珍珠鸟与他能和谐相处;即将葬身大海的人们居然能被海豚挽救了生命……这些发生在人与动物之间的一幕幕,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教师适时强调“鸥”字的笔顺笔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读音情况:

上海龙凤1314  ⑴同桌互读,相互订正。

  ⑵指名读,强调:

上海龙凤1314  旋(xuán)涡塑(sù)料袋模(mú)样扇(shān)动炸了营似(shì)的

  ⑶齐读加强记忆。

  2、指名说说哪些字在写法上要注意的地方。如:俯、歇、瞻。

  3、理解新词的意思。如:

上海龙凤1314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亲昵──十分亲密。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上海龙凤1314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上海龙凤1314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质疑: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可以先设下悬念。)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章的结构。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

上海龙凤1314  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⑴喂海鸥:

上海龙凤1314  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联系上下文想象重点句描写的画面,感受到作者的比喻是恰当、形象的。

上海龙凤1314  练习朗读。(出示课件)边读边想象翠湖边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这份真挚的感情。鼓励学生把这句话背诵下来。

  ⑵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老师在行间中听听哪组最能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这份亲昵之情。

  ⑶谈海鸥:

上海龙凤1314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指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说课题引入

  二、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回忆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课件(老人喂海鸥的图片、海鸥送别老人的图片配乐)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上海龙凤1314  过渡:这样的情景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难怪作者说:____的事情发生了。学生填写。(意想不到)能换个词语吗?

  (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整体感受海鸥对待老人具有怎样的.情感?

上海龙凤1314  2、进行二次默读,边读边批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会儿将自己体会到的准备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交流:选取最令你感动的一组镜头,和同学们交流自己体会到的:

上海龙凤1314  ⑴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①为什么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

  (平时海鸥会以高兴的语调欢迎老人,见到老人是无比快乐的。而此时老人不见了,只剩下遗像,海鸥惊恐、疑惑更感到悲伤。)

  ②师生对读“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上海龙凤1314  ⑵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①海鸥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老人守灵,与老人做最后的告别,已经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②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上海龙凤1314  ⑶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上海龙凤1314  ①它们为什么要扑来?

上海龙凤1314  (海鸥不舍得老人离去,希望老人留下来,永远和它们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张像也好。)

上海龙凤1314  ②请你结合文章所描写的相关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如果你当时在场,在这白色旋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老人与海》教案14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鸥》一课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翠湖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思考:在这些图片中,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其实,动物和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特有的爱憎与情感。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的真情。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由于本篇文章意在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及动物对人的回报。所以在课前交流的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到搜索了一些能够体现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既让学生的心情在欢乐地氛围中得以放松,又让学生对这一课文学习主体有所认识,也为课堂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铺垫。而于这个环节所要体现的主要思想是:让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让学生对于文本所要涉及的内容略有接触,至于大体所提到的:学生表达是否得当,描述是否具体的要求都是不高的,我们的目的,仅止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文的乐趣,当然在这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那当然不也失为一种良好地语文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上海龙凤1314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老人与海鸥的什么事?在作者所写的这些事中,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让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预习收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根据我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解和五六年级学习能力实际的了解,我有目的把预习放在课前,让学生独立完成,在预习的时候,还要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本课生字的认读、课文内容的预习。所以课堂之上,就不再引导着学生来学习生字,而只是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体现预习情况的检查。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本篇文章所在的单元内的训练重点就是继续训练学生快速地阅读课文,根据学生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内容再加之课文篇幅太长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快速浏览的环节,既体现对课文内容上的整体把握,又体现学生读书能力的一种限时训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更是应该成为高年级学生读书时应具有的良好习惯,鉴于学生的特点,这里是对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供了一种借鉴,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用~~~~将相关语句划一划。

  二、研读深入,突破难点

上海龙凤1314  整体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让人意想不到的事?

  学生说到哪,或读到相关句子时,让学生简短地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体会可以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真实的。

上海龙凤1314  研究老人对海鸥的爱

  穿着:

  他穿的有什么不同?通过三个褪色你能感受到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这身褪色的衣服还是老人4年前亲手缝制的',老人喂海鸥,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啊,谁来读?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处理可以是松动,可以根据课堂中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时,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一读而过]

  步行送餐:

  (1)老人喂海鸥连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啊,谁来读?(23生读)

  (2)老人为了喂海鸥,每天都来,是说当每天都来,是说当凛冽的寒风让人不敢出门的时候,老人还是当漫天的飞雪掩盖了崎岖的山路时,老人仍然

  (3)你怎么理解只为了?一个赶字,让你看到了什么?

  (4)10多年了,老人一直这样,说明老人已经把海鸥当成了

  (5)是啊,10多年了,老人已经和海鸥结下了亲人的般的感情,让我们一起读:

  [设计意图]

  这虽然是短短的一个句子,却是10年来,老人对海鸥深情热爱的一种体现,在处理这个句子时,想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学生通过自读知晓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词句把握句子内涵,通过情境诵读再现当时场面。

  喂海鸥:

上海龙凤1314  (1)同样是给海鸥送餐,老人和游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放开声读读下面两段的文字。

上海龙凤1314  (2)老人是怎样喂海鸥的?和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3)11年来,老人一直这样用心的喂着海鸥,所以每当老人很小心地放下饼干丁,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立刻说明什么?还说明什么?体会着再读。

上海龙凤1314  (4)这就是由尊重和信赖所谱成的。听,海鸥已经向老人飞来了,在这有声有色的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又能看到了什么?老师想问问:假如你就是飞翔鸥群中的一员,翠湖湖畔的游人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飞向他们,只向老人飞来呢?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喂海鸥是本课中的一个细节描写,为了让学生从这个细节中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主要采用让学生对比老人与游人的不同及个别重点词语的体会来实现,而其中角色的转换:假如你就是飞翔鸥群中的一员,翠湖湖畔的游人那么多,你们为什么不飞向他们,只向老人飞来呢?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了老人对海鸥的好。这种好,恰恰又通过学生不同时段的朗读得以流露。

  谈海鸥:

  (1)10多年了,老人就是这样精心地喂着海鸥,和别人谈起海鸥时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合作着读一读1012段。

  (2)你从老人企盼的眼神中又读出了什么?你还从这一部分的其他文字中,读出了什么?(特别是老人的语言)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对海鸥的爱无所不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呼唤无不体现,这3个自然段的处理,则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引领学生感受到老人对海鸥们那所不在的爱。

  海鸥的告别:

  2.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一到冬天,老人每天都来。可是有一天老人却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有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拖着病体来了。在喂海鸥的时候,他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边走边放,而是坐在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形。这3天,老人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着来看海鸥了。没想到这一看就成了永别从此,翠湖湖畔再也看不到这位衣着简朴、与海鸥相依相伴的老人当海鸥们知道这一切后,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结合着读书体会自由说。

  (1)此时此刻海鸥的叫声与姿态与往常大不一样,说明他们已经发现-----也就是说老人也与往常相比也大不一样,谁来说一说,他到底哪不一样?老人再也不能()再也不能()

  一个深爱自己的老人去世了,这是件多么让人伤心的事啊,谁来读(多读)

  (2)一想到老人再也不能给自己喂食了,他们急速扇动翅膀---一想到老人再也不能呼唤自己的名字,再也不能亲昵地与自己说话了,他们急速扇动翅膀---过了一会儿,海鸥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

上海龙凤1314  海鸥发现了老人的离去,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老人仅仅是因为想省下更多的钱来喂他们而被小小的感冒夺去了生命;他们更不会知道,在老人临终的床头还放着一包掰好的饼干丁,只可惜老人再也无法将他们送到翠湖边,这是一位多么让人怀念的老人呀,难怪海鸥们会这样,谁还想读-----

  (3)海鸥们就这样在老人的遗像站着,站着,久久不动但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却(接读)一个扑字,让你看到海鸥们是那么想__________是那么想__________

上海龙凤1314  多么感人的场面啊,让我们合作着再读

  (4)老人走了,可翠湖湖畔的海鸥们却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愿离去。老人对海鸥的爱在海鸥身上也得到了一种体现。老人走了,你觉得他带不走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课文的1416自然段是课文情感升华的地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老师想着把学生带入既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品读和感悟,感受海鸥身上所体现的灵性和对老人的深情。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上海龙凤1314  如今,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这位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在翠湖湖畔筑了一座铜像,这也是第一座平民塑像。想一想,这铜像的塑立,是希望什么?

  [设计意图]

上海龙凤1314  一篇课文的出现,是想让学生学什么?明白什么是一定的。可是这种知识的获取却又是不定的,这个环节的处理就是想着学生通过这一平民塑像的塑立自己获取思想教育点。

  附

  21老人与海鸥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上海龙凤1314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上海龙凤1314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上海龙凤1314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上海龙凤1314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上海龙凤1314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上海龙凤1314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上海龙凤1314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上海龙凤1314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án)涡(wō)中脱出身来。

上海龙凤1314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老人与海》教案15

  【设计思路】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来临,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人。

上海龙凤1314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针对于这样一片精读文章,结合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我把文章脉络、过度段落、喂养海鸥、句意解读等教学内容和环节做了大胆的舍弃和弱化,而将情感的体验作为教学的主线索,贯穿整个课堂。并链接了“白鸥飞出带诗来”和“老人的资料”。力争达到震撼人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上海龙凤1314  2、能力目标:

  学习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3、情感目标: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1、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媒体】

上海龙凤1314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读段落,营造氛围

上海龙凤1314  1、谈话,出使段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章。这是我读这篇文章时,最让我感动的段落。课件出示:

  海鸥们急速煽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个段落,一定要认真。思考:

上海龙凤1314  ⑴ 你从这个段落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上海龙凤1314  ⑵ 这个段落让你最感动的或是最意想不到的是什么?开始。

  2、课堂交流:

上海龙凤1314  ⑴ 指生读段落。

  ⑵ 知道了什么?

  ⑶ 还想知道什么?

  ⑷ 最感动的内容?最意想不到的方面?

上海龙凤1314  3、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老人与海鸥;老人照顾海鸥;海鸥不舍老人。

上海龙凤1314  还想知道的方面:“?”(怎么照顾)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上海龙凤1314  1、过渡: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一群动物对老人如此悲痛如此难舍?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沉下心去读一读。(P114)。

  2、学生读书。

  3、课堂交流:

  ⑴ 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上海龙凤1314  ⑵ 老人怎样照顾海鸥──理解文章第二个段落。(课件出示)第二段。读的指导。板书:“每天步行”“只为了”你有什么想法。

  ⑶ (课件出示)“老人喂鸥图”──用自己的语句或书中的词语描述一下这幅图片的内容──文章第三段了解。

上海龙凤1314  ⑷ 你读书后的心情。

  三、精读文本,体验情感

  老人照顾海鸥部分:

上海龙凤1314  1、过渡:是啊,老人十多年来,每天步行二十多里,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却坚持给海鸥送餐。那老人对海鸥的那份儿情深到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带有省略号的句子或段落,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体会。

  2、学生读书。

  3、课堂交流。

上海龙凤1314  ⑴ 理解“取名”部分:

  ① 课件出示:

  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② 弄清:句意;“抑扬顿挫”意思;亲昵得变了调;成千只海鸥老人能不能记清楚呢认准确呢?;这是什么原因?

上海龙凤1314  ⑵ 理解“牵挂”和“喜爱”部分:

  ① 课件出示:

  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出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② 两个省略号的含义(牵挂──喜欢)读出这种语气。

上海龙凤1314  ③ 老人对海鸥的情意。

  ④ “白鸥飞出带诗来”链接。课件出示:

  七绝·过湖

  宋·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⑶ 以上学习内容小结:

  学到这里,老师非常想知道大家的内心想法,非常想知道大家对老人的'看法,非常想知道如果有人对待你就像这个老人对待海鸥那样,你会怎么样。

上海龙凤1314  海鸥送别老人部分:

  1、过渡:这是一个把海鸥看作是自己儿女的老人,这是一个把动物当作自己生命的老人。当他去世后,海鸥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相关内容。把海鸥们的行为做上记号。

  2、学生快速读书。

  3、课堂交流,点拨点:

  ⑴ 鸣叫什么?

上海龙凤1314  ⑵ 如果说海鸥有思想,它们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⑶ 它们扑过来想干什么。不是几只,不是几十只,是几百只、几千只来送别呀!

  六、回读课文,提升情感

  1、过渡:这么多海鸥快速扑来,多么壮观!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多么悲壮!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2、引读:

  ⑴ 从今以后,每年冬天,海鸥们再也看不见老人的身影了,他们怎能不……“一群海鸥突然飞来……”一二读。

  ⑵ 从今以后,海鸥们再也等不到老人来喂食,听不到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看着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海鸥们纷纷落地。“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一二读。

  ⑶ 从今以后,海鸥们再也感受不到老人的音容笑貌,哪怕是一张照片,这时海鸥们像炸了营……“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一二读。

  七、引入资料,强化情感

上海龙凤1314  1、教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3、教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课件出示:

  生命与海鸥相伴,心灵与海鸥共舞。吴庆恒,昆明市人。每月只有308元退休金,连一次医药费都没报销过、连十元钱的收音机都不舍得买,近二十年如一日,粗茶淡饭,安步当车,从口里身上省下钱来,买食物喂养红嘴鸥,直到去逝。

上海龙凤1314  3、昆明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他(课件出示)在翠湖旁边为老人建立了一座雕塑。

  八、总结下课,情感延伸

  同学们,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一波三折;人之妙,在于用心感受。让我们从今天起学会用心交流吧!

  【板书设计】

  老人与海鸥

  关心、爱护

  老人──海鸥

  依依不舍

上海龙凤1314  保护自然,爱护生物,共创和谐

【《老人与海》教案】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教案08-30

《老人与海》的教案08-30

《老人与海》教案08-30

《老人与海鸥》精选教案11-20

老人与海的教案11-19

《老人与海鸥》教案11-29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11-30

老人与海鸥教案11-26

《老人与海鸥》的教案11-28

老人与海鸥经典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