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弟子规中李密辞官的小故事

时间:2023-01-06 16:05:20 弟子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龙凤1314弟子规中李密辞官的小故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中李密辞官的小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弟子规中李密辞官的小故事

上海龙凤1314  李密,字令伯,晋时犍为武阳人。父母先后去世,密时年幼,赖祖母刘氏抚养成立。其祖母年高多病,密日夜侍奉左右,顷刻不离,衣不解带,目不交睫。仕蜀为郎。蜀亡后,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密上表陈情,中有句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密今年四十四,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氏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武帝嘉其诚,怜其孝,赐奴婢二人,命郡县供其祖母食用。及祖母殁,哀毁逾恒。服终后,迁为汉中太守,后因事去职,遂归里不复出,以耕读自娱。时人钦其节操。密尝语人云:“吾独立于世,顾影无伴。然而不惧者,以无彼此于人故也。”观其所言,即可知其人格。有独立之精神,始能做独立之高士。如李密者,在晋时人物中,可谓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矣!

  【译文】:

  李密,字令伯,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乐山东南)人。父母先后去世,李密当时年幼,是祖母把他抚养成人。祖母年高多病,李密日夜侍奉在其身边,片刻不离,衣不解带,连打盹的工夫就不曾有。三国时为蜀郎官。蜀灭亡后,晋武帝聘他为太子洗马。李密上书说明情况,其中有这样的话:“臣如果没有袒母,就不会有今天;祖母如果没有臣,就无法安度晚年。臣今年44岁,祖母刘氏今年96岁,这就是说臣为陛下效力的时间长,报答祖母的时间短。

上海龙凤1314  臣这种心情就像是乌鸦反哺一样,希望能够侍奉祖母终身。”晋武帝嘉奖其忠诚,怜爱其孝顺,赐给他两个奴婢,命令郡县供给其祖母的农食之需。祖母死后,李密悲伤得超过了礼数。守孝三年后,朝廷提升他为汉中太守,后来因事离职,于是就回到家乡,不再出来做官,而是靠耕种读书自我消遣。当时的人钦佩其节操。他曾经对人说:“我独立于世,孤身一人,没有同伴。但是,我却不害怕,这是因为我对人从来没有彼此之分的缘故。”听了他的话,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有独立的精神,才可以做独立于世的高士。像李密这样的人,在西晋人物中,可以说是铁骨铮铮、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上海龙凤1314  小杖则受 大杖则走

上海龙凤1314  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认为其子用心不专,便用棍子责打。由于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因为被误打而忿忿不平。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之下将其打死,就会令父亲受不义之恶名,造成终身遗憾。曾参承认说:“参罪大矣!”

上海龙凤1314  所以,我们不要死在文字里面,要通权达变,这样才能真正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创作背景

  清康熙年间,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儒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清康熙九年(1670年),清朝朝廷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另外,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荐举山林隐逸,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设明史馆,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等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

  李毓秀经过屡次科举考试而不中后,放弃了对仕途的追求,转而跟随老师党成游历四方,潜心学问,讲学育人,最终走上了“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道路。在此过程中,李毓秀根据自身经历,完成了《训蒙文》。后来,贾存仁(一说贾有仁[3]对该文章进行了修订并将名称改为《弟子规》

  后世影响

  《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内容浅白易懂、顺口押韵,以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受到了儿童们的喜爱;再加上全文灌输的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内容符合封建伦理,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提倡,清朝统治阶级将其定为幼学必读教材。因而,《弟子规》成为清朝流行较广泛的蒙学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的读物。

上海龙凤1314  在当代,《弟子规》不仅仅被用于幼儿教育,而且被运用到中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蒙学教育范围。

  作者简介

上海龙凤1314  李毓秀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李毓秀平生只考中秀才,以教书为主,从师党成,游历多年,精研《大学》《中庸》等,且颇有建树,后创办敦复斋讲学,听众很多,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是清初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著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弟子规中李密辞官的小故事】相关文章: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04-01

弟子规中的小故事08-18

《弟子规》中蕴含的小故事08-10

弟子规中对应的小故事11-03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09-13

《弟子规》的小故事04-25

弟子规的小故事09-15

弟子规小故事11-27

弟子规小故事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