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文言文中精辟的名言

时间:2022-12-27 15:17:37 名言格言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中精辟的名言

上海龙凤1314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中精辟的名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中精辟的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上海龙凤1314  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上海龙凤1314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上海龙凤1314  1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1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16、士能为可贵之行,而不能使俗必贵之文言文也;能为可用之才,而不能使世必用之也。

上海龙凤1314  1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1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上海龙凤1314  20、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2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上海龙凤1314  2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23、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24、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25、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

  26、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知人者智,自知古文者明。

  2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30、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上海龙凤1314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上海龙凤1314  33、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3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上海龙凤1314  3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上海龙凤1314  3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上海龙凤1314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上海龙凤1314  41、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上海龙凤1314  4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上海龙凤1314  4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上海龙凤1314  45、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

  4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上海龙凤1314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4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上海龙凤1314  49、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5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上海龙凤1314  51、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52、生于优患,死于安乐。

  5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上海龙凤1314  5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上海龙凤1314  5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上海龙凤1314  5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5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6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61、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上海龙凤1314  6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64、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

上海龙凤1314  65、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上海龙凤1314  66、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海龙凤1314  6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6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7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上海龙凤1314  71、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72、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

上海龙凤1314  73、将欲取之,必先之。

上海龙凤1314  7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7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7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上海龙凤1314  7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上海龙凤1314  79、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8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上海龙凤1314  81、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8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8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8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8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上海龙凤1314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上海龙凤1314  8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8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9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上海龙凤1314  9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上海龙凤1314  9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93、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杜甫

  9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上海龙凤1314  9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上海龙凤1314  9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7、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上海龙凤1314  9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上海龙凤1314  99、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00、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01、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

上海龙凤1314  10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上海龙凤1314  10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上海龙凤1314  104、连城之宝,非贫寒所能市也;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

上海龙凤1314  10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0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107、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我如浮云。

  10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0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1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13、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14、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

上海龙凤1314  115、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上海龙凤1314  116、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18、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上海龙凤1314  119、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

  12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上海龙凤1314  12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文言文中精辟的名言】相关文章:

文言文中的成语06-12

文言文中的词03-17

以文言文中的意思10-02

文言文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06-13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12-19

文言文中的哲理名句06-11

文言文中“是”的用法归纳06-12

文言文中的疑问代词06-12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06-12

文言文中的成语知识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