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7 07:48: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精品9篇

上海龙凤1314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抵抗弯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精品9篇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

  一、教育理论指导: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上海龙凤1314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上海龙凤1314  第一部分:用筷子模拟横梁和柱子,用力压一压,看哪个先断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横梁受压时比柱子更容易断裂和弯曲,从而导入新课,明确研究主题。

  第二部分:学生自主选择材料研究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铁片,比较不同宽度(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增强。

上海龙凤1314  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三、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弯曲力的实验。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厚的物体承受的`力大,钢铁比木头抗弯曲能力强等等,但是又存在许多疑问,如为什么用几十根柱子就能支撑起高楼大厦?本节课就将利用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1)知道“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科学探究

  (1)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上海龙凤1314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1)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2)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中不变量和改变量的识别与控制。

  六、教学准备

  1、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片;直尺;实验报告单。

  2、教学用PPT课件。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本课从学生常见的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的问题。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研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弯曲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三年级时,学生已做过纸条弯曲力的实验。同时,还积累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上海龙凤1314  (2)增加纸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1倍宽、2倍宽、4倍宽卡纸,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垫圈(或硬币)若干,教材。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上海龙凤1314  ⒈课件出示桥梁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我们观察一下这几座桥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情预设:

  生:有桥墩和桥面

  生:有桥面和柱子

  生:有横梁和柱子

上海龙凤1314  ⒉横梁与柱子的关系

  师:在科学课上像这样横放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我们来看这座桥,柱子支撑着横梁,使桥梁坚固,供车辆、行人通过。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多重的车都能通过这座桥呢?(不能)是呀,再坚固的`桥梁也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像我们县城的南大桥限载重量是15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桥梁会弯曲、断裂、倒塌。

  ⒊揭示课题

  师:其实桥梁的这种承载能力在科学课中叫“抗弯曲能力”,为了提高桥梁的抗弯曲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抵抗弯曲。”

  【评析: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首先从几幅桥梁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桥梁——南大桥在承载重量时,也会弯曲,揭示课题:抵抗弯曲。】

上海龙凤1314  二、提出问题,学生猜想

  1、研讨横梁抗弯曲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想一想,横梁的抗弯曲与那些因素有关呢?下面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⒉学情预设:

  生:长度

  生:材料

  生:宽度

  生:厚度

  生:形状

  ⒊小结: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我们今天就先来研究横梁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对于其他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评析:这部分教学活动先引导学生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会猜测与材料有关、与长短有关、与宽度、厚度有关等。老师合理筛选本课的教学内容,并告诉学生其他教学内容以后陆续学习。引导学生对科学实验做深入研究】

上海龙凤1314  三、合理探究、进行实验。

  (一)研究纸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⒈猜测

上海龙凤1314  师:首先我们研究横梁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你们认为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横梁越宽(还是越窄),抗弯曲能力越强呢?(学生回答:横梁越宽,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越强。)

  ⒉小组设计方案

上海龙凤1314  师:(老师举手演示)为了实验方便我们用卡纸做横梁、用书做柱子、用硬币做载重量。下面就请各小组设计一个你们的实验方案。同时考虑实验中哪些条件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

上海龙凤1314  ⒊各小组进行讨论。

  ⒋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讨论的都很热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情预设:

上海龙凤1314  生:准备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往上面放硬币。(好,这是你们组的实验方案,那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的方案。)

  生:两边各放2本书,把1倍宽、2倍宽、4倍宽的纸梁分别放在书上,再往上放硬币,看看哪个载重大。

上海龙凤1314  师:在他们的研究方案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条件是变化的,哪些条件是不变的?

  学情预设:

上海龙凤1314  生:纸梁的宽度不同。

  生:两木块的高度相同

  生: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相同。

  生:纸梁的长度相同。

  生:纸梁的厚度相同。

  生:垫圈的重量相同。

  生:材料相同

  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在实验前老师再提示几点注意事项。

  ⒌温馨提示:

  (1)两摞书之间的距离相同(建议15厘米左右)

上海龙凤1314  (2)在纸梁上放硬币到接触桌面为弯曲标准。

  (3)把硬币放在纸梁中间位置,注意轻放。

  (4)纸梁两边搭在两摞书上部分大致相同。

  (5)实验材料用完后整理好放回原处。

  ⒍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师:下面各个小组就用1号材料,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从你们所做的实验数据中观察有什么发现?一会我们交流。

  ⒎小组汇报

  师:在交流前老师提几点建议,我们在交流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举手发言。那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汇报:

上海龙凤1314  得出结论:增加纸梁宽度,可以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⒏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发现同学们都很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评析:实验前先预测结论最后在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本部分用同样的纸梁,只改变了纸梁的宽度,而其他的条件都没有改变,去研究纸梁抗弯曲的能力与宽度的关系,非常的直观,再把研究的结果表现出来,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学生非常轻松的得出结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研究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⒈猜测

  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研究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纸梁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是不是纸梁越厚抗弯曲能力就越强呢?还是纸梁越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呢?学生猜测:纸梁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

  ⒉注意事项

  师:根据上个实验想一想做这个实验我们应注意什么?小组交流。

  ⒊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1倍厚、2倍厚、4倍厚的纸条,请用桌上的2号材料进行实验吧。从你们所做的实验数据中,有什么发现?

  师:开始实验:

  ⒋小组汇报。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结论。)

  学情预设:

上海龙凤1314  生:增加纸梁宽度,可以大大的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生: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为有效。

  四、总结:

上海龙凤131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五、拓展延伸:

  老师想用尺子做横梁,做一个桥的模型,你帮老师想想办法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等到下节课,我们大家共同交流。

  【评析:拓展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应用,同时为下一节课的探究做了铺垫。】

  反思: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引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可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节课给了孩子们广阔的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升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体验了科学探究的无穷乐趣,领悟了科学探究的真正本质。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3

  教材背景:

  《抵抗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上海龙凤1314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幻灯一:欣赏图片。问:你认为房屋和桥梁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思考回答。

  2、幻灯二: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横放的横梁和直立的柱子支撑的。

  3、思考:横梁和柱子同时支撑着房屋,当它们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谁更容易弯曲?教师用纸盒,纸,垫圈分别模拟柱子,桥梁,重物进行演示。

  其实是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因此

  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都是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

上海龙凤1314  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引出课题:抵抗弯曲)

  3.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桥面不容易弯曲?(板书: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换材料、缩短柱子间的距离……)

  (当学生了解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之后,自然会想到怎么样才会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于是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桥梁断裂入手讨论,即贴近生活又具体。)

  4.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课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宽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生讨论实验方法。

上海龙凤1314  3、教师讲解:

  (1)今天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以纸盒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注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垫圈,如何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能力呢?(生回答:往纸上放垫圈)

上海龙凤1314  (2)垫圈应该放什么位置?怎样放?

  (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

  4、出示“温馨提示”

  5、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

上海龙凤1314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上海龙凤1314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加强了。)

上海龙凤1314  三、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1、出示课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测:增加纸桥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什么?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桥粱:铁圈等。

上海龙凤1314  3、生讨论实验方法。

上海龙凤1314  4、教师讲解:现在有长度、宽度相同的纸横梁,如何改变它们的厚度?当它们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咱们再来研究研究,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垫圈?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5、出示“温馨提示”

  6、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上海龙凤1314  7、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我们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厚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也增加了。)

  8、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9、出示结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三、研究横梁平放还是竖放好

上海龙凤1314  1.看两个横切面都是长方形的,它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的?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2.用直尺师演示,学生感受。

  四、课堂延伸

上海龙凤1314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看,课后继续找。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上海龙凤1314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上海龙凤1314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二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再通过演示实验来证明学生的想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大胆假设并能在实验中求证。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上海龙凤1314: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实验小组: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桥墩,记录表。

上海龙凤1314  演示准备:课件,8倍宽、8倍厚的纸条,塑料尺子,重物,提篮、统计表,记号笔等。

  学生活动

  一、桥梁引入

上海龙凤1314  1、课件出示“杭州弯跨海大桥”图片。

上海龙凤1314  2、出示“纸桥”演示载重。

上海龙凤1314  3、出示“限重标志”。

  4、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纸桥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1、看图片,说桥名。

上海龙凤1314  2、观看纸桥载重。

上海龙凤1314  3、猜测“限重标志”。

上海龙凤1314  4、回答提问:宽度、厚度、间距、改变形状等。

  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一)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

  1、出示课件: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宽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的条件?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2、出示实验材料:桥墩、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1、回答提问:(略)

上海龙凤1314  2、领取实验材料

上海龙凤1314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上海龙凤1314  5、(略)

上海龙凤1314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课件: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猜想:增加纸桥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需要改变的条件?需要控制不变的条件?

上海龙凤1314  2、出示实验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桥梁;铁垫圈;记录表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4、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5、记录、讨论、总结汇报

  6、比较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1、回答提问:(略)

上海龙凤1314  2、取出预留的实验材料

上海龙凤1314  3、观看“温馨提示”

  4、学生开展分组实验。

上海龙凤1314  5、(略)

  6、回答提问(略)

  (三)8倍宽的纸桥梁与8倍厚的纸桥梁的比较实验

  1、出示8倍宽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2、8倍宽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3、出示8倍厚的纸桥梁,请学生猜测它的抗弯曲能力。

  4、8倍厚的纸桥梁抗弯曲能力的演示实验

  1、推测

  2、观看演示实验

上海龙凤1314  3、推测

上海龙凤1314  4、观看演示实验

  三、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塑料长尺:演示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2、解释房子、凳子等生活用品的立着放的道理。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应用呢?

上海龙凤1314  1、回答提问:(略)

  2、观看实物或视频,解释“立”

上海龙凤1314  放的原因

  四、课后延声伸

上海龙凤1314  1、谈谈这堂课的收获?

  2、这些方法(手指板书的其它几种方法)是不是也可以显著增强抗弯曲能力?六年级的时候我们会继续探究!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汇报:(略)

  实验记录单

上海龙凤1314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纸的宽度

  一倍宽

  二倍宽

  四倍宽

上海龙凤1314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

  纸的厚度

  一倍厚

  二倍厚

  四倍厚

上海龙凤1314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预测

  实测

  实验后我们的发现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上海龙凤1314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上海龙凤1314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一号材料:垫圈一盒,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2、4、8厘米宽)

  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1、2、4张)

上海龙凤1314  实验记录表,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听你们老师说,咱们班的同学非常的善于观察。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大家仔细的观察图中的房子和桥梁,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有柱子和横梁。)

上海龙凤1314  2、真不错,看来我们班观察能力确实不错。我们把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它们共同支撑起整个房子和桥梁。如果在相同的压力下,横梁和柱子比谁最容易弯曲。(横梁)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下面我们来观看一组图片,这些都是因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差而导致房倒桥塌的惨状。

  所以,横梁抵抗弯曲能力是建筑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上海龙凤1314  怎样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这些问题老师很感兴趣。今天老师希望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抵抗弯曲》。

  (板书:抵抗弯曲)

  二、猜测——横梁抵抗弯曲能力和哪些因素有关。

上海龙凤1314  1、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果相同材料制成的横梁,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材料、宽度、厚度、跨度、……)

上海龙凤1314  2、大家考虑的真全面,找出了这么多的可能因素。

  今天咱们要用纸做横梁搭一座桥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先来研究横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好不好。

  (板书:宽度? ? 横梁抵抗弯曲能力)

  3、横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上海龙凤1314  现在我们先来验证宽度是否真的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咱们在动手之前一定要制定实验计划,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怎样控制。

上海龙凤1314  1.改变了哪个条件。

  (宽度)

  2.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

  3.学生实验

  4.汇报数据,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通过刚才实验得出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增加纸梁的宽度能提高抵抗弯曲的能力。)

上海龙凤1314  5、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一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增加? 增强)

  四、横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上海龙凤1314  刚才,我们在研究横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时,只改变了(宽度),其它条件统统不变。你能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吗。

上海龙凤1314  大家试一试吧。(板书:厚度? 抗弯曲能力)

  1.出示三种厚度的纸横梁。

上海龙凤1314  现在有三种不同厚度的纸横梁,这是一倍厚的纸横梁,这是两倍厚的纸横梁,这是四倍厚的纸横梁,它们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咱们今天也来研究研究,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垫圈。

上海龙凤1314  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上海龙凤1314  (本部分对学生进行预测是为了后面的实测做准备,使学生通过实测惊喜的发现,增加纸的厚度是大大的提高直到抗弯曲能力。)

  2.做这组实验时我们又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

上海龙凤1314  怎样控制。什么条件变了。

上海龙凤1314  3.小组领取材料并实验。

上海龙凤1314  4.学生汇报。

  5.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通过刚才大实验,你肯定又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吧

  (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的`控制条件和如何去控制,所以第二个实验就放手让学生去进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上海龙凤1314  6.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本节课不但是两组实验自身的纵向比较,也是两组实验之间的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的认识更进一步,清楚的认识到增加直到厚度能大大的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7.投影出示结论:增加纸的厚度,能大大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板书)

  五、比较两次的实验结果。

  (出示两次的数据)我们比较一下这两次实验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

上海龙凤1314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六、课堂练习

  1.像纸这样的薄形材料抵抗弯曲的性能都较差,增加厚度能明显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所以在建筑中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

  2.欣赏图片。你们有没有发现房子中和桥梁上的横梁的横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这些横梁大多是立着放,而不是横着放的,能不能也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课件演示)

上海龙凤1314  3.交流。(提示:我们能不能用尺子来试一试试。你是怎么做呢。)

  七、小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明显提高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可是这种办法就需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我们不是提倡“全民节约”吗。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增加材料的抵抗弯曲能力,又不用过多地增加材料用量,由于时间的关系就留给同学们课后继续研究。

  抵 抗 弯 曲

  活动一: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宽度关系的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实验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是:

  实验应该改变的条件是:

  纸的宽度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上海龙凤1314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承载垫圈数)

  预测

  实测

上海龙凤1314  我们的发现:增加纸的宽度纸的抗弯曲能力。

  活动二:研究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关系的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实验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是:

上海龙凤1314  实验应该改变的条件是:

  纸的厚度

  1倍厚

  2倍厚

  4倍厚

上海龙凤1314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承载垫圈数)

  预测

  实测。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上海龙凤1314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三)、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教师:计算机辅助课件,8本相同厚度的书,尺等;

  每组学生:一号材料(硬币8枚,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实验记录表,直尺,8本相同厚度的书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上海龙凤1314  1、播放课件: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和修桥梁,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这些房子和桥梁,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上海龙凤1314  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上海龙凤1314  3、比较横梁和柱子谁最容易弯曲?

上海龙凤1314  4、揭题:抵抗弯曲

上海龙凤1314  5、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材料有关、与长短有关、与宽度、厚度有关。

  6、这节课我们就主要来研究材料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上海龙凤1314  二、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1、师介绍实验方法:

  (1)、今天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以四本科学书的高度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架空长度20厘米左右,注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硬币,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能力。

  (2)、硬币应该放什么位置?怎样放?

  (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

  2、教师演示实验

上海龙凤1314  老师现在搭的纸桥梁是这样,宽度怎样变化来观察它的抗弯曲能力呢?

上海龙凤1314  3、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出示2倍宽和4倍宽的纸横梁,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4、小组讨论:

上海龙凤1314  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怎样控制?

  5、改变了哪个条件?(宽度)

  6、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硬币?为什么这么想?

  7、学生实验

  8、汇报数据,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通过刚才实验和得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宽度增加,抵抗弯曲能力加强了。)

  三、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研究。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三种厚度的纸横梁。

  现在有三种不同厚度的纸横梁,这是一倍厚的纸横梁,这是两倍厚的指横梁,这是四倍厚的纸横梁,它们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咱们今天也来研究研究,先来预测一下,2倍厚和4倍厚的纸横梁分别可以放多少个硬币?并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2、做这组实验时我们又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怎样控制?什么条件变了?

  3、小组领取材料并实验。

  4、学生汇报。

  5、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通过刚才实验,你肯定又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吧?(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也增强。)

  6、通过两组对比实验比较得出结论。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通过这两组实验得出的数据,你知道要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那种方法好,为什么?

  7、投影出示结论:增加纸的厚度,能显著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

  四、解释横梁平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1、课件出示横梁

上海龙凤1314  现在老师想考验一下大家,看看咱们班谁是最出色的建筑师,这里有一块横梁,你认为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为什么?

  2、体验活动

  咱们现场用尺子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用手折尺子,平着折很容易,竖起来不容易弯。)

  五、课外延伸

上海龙凤1314  增加了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重量和增加了材料的用量。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既不增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课后大家继续去探究。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和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使物体拉伸、压缩、弯曲。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特别是贯穿在科学课中的对比实验思想,学生从三年级开始陆续接触,大多数同学已经领悟了,这对本节课的学习大有帮助。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科学概念:认识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上海龙凤1314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了解增加梁的宽度和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的预测与小心的求证,并通过实验获得科学实证意识,在小组探究过程中,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上海龙凤1314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2种类型的纸条(不同宽度的纸条: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卡纸条:2cm、4cm、8cm;不同厚度的纸条:宽2cm,长度相同的卡纸一张;2张粘贴而成的一个;4张粘贴而成的一个。)胶垫圈30个;尺子一把;高度相同的塑料块2个;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用实验材料一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出示课件出示房子和桥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房子和桥梁,看看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上海龙凤1314  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柱子和横梁在受到重压时,哪个更容易弯曲折断。

  生:横梁比较容易弯曲;柱子比较容易弯曲。

  (学生意见不一)

上海龙凤1314  师:(课件出示桥的断面),你发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生:桥断了。

  师:桥断裂主要是什么出问题了。

上海龙凤1314  生:横梁。

上海龙凤1314  师:的确,在房屋、桥梁等建筑上,比较容易断裂的`是横梁,因此,如何增强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很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板书:抵抗弯曲)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欣赏课件,认识横梁和柱子,并通过柱子和横梁的承受压力的情况比较得出横梁容易弯曲,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目的。)

  二、探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师:同学们推测一下:横梁抵抗弯曲的能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材料、形状、厚度、宽度、长度、结构……(教师随机板书)

上海龙凤1314  师:同学们真棒。推测了这么多。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材料的宽度、厚度与它的抵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纸梁代替横梁。

上海龙凤1314  出示活动一:探究纸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上海龙凤1314  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

上海龙凤1314  请小组讨论(主要考虑: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变,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如何改变容易看出抗弯曲能力的变化。)

上海龙凤1314  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交流汇报。

  师:演示小结(课件出示):

上海龙凤1314  每次实验以纸条中部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此时所放的垫圈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不变条件:纸横梁的长度、厚度相同(纸张不能折叠、弯曲);纸横梁两端垫起的高度相同;纸横梁架空的长度一样;纸两端伸出的一样;垫圈大小重量相同,都要轻轻的放且放在中间位置。

  改变条件:纸的宽度(成倍变化:1倍宽、2倍宽、4倍宽)

  师:请同学们预测:1倍宽的纸条抗弯曲能力是多少。

  2倍、4倍宽呢。

上海龙凤1314  为什么。能说说猜测的原因吗。

上海龙凤1314  生:预测、交流。

  师:(温馨提示)后一次预测要根据前一次的实测结果。

  生:小组实验、记录,讨论“我们的发现”。

  师:巡视指导。

  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结果。

  师:用课件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

  师生小结: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板书:增强)

  (设计意图:做好此实验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控制好变量。

上海龙凤1314  因此,实验前让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哪些条件改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指导总结,为后面纸梁厚度的研究奠定基础。)

  出示活动二:探究纸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师: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

上海龙凤1314  生:回答实验中不变和改变的条件及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和发现;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结果。

上海龙凤1314  师:用课件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

  师生小结: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板书:增强)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在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的方法,了解了实验中控制条件及如何控制,因此,第二个实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较:

上海龙凤1314  师:出示学生研究纸梁宽度和厚度的实验数据,观察、比较两次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要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生:可以增加纸梁的厚度,因为增加纸梁的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显著增加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板书:在活动二板书的“增强”前加“大大”二字,即板书为:大大增强)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通过几组实验数据的直观比较,使学生分析得出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提高抗弯曲能力。)

  三、实践运用

上海龙凤1314  师:张小东家正在盖房子,师傅问他横梁是“立放”还是“平放”。他不知道,哪位同学帮帮他。

  生:立放。

  师:为什么。

  生:立放增加厚度,平放增加宽度。

上海龙凤1314  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师:请同学们用塑料直尺证明一下,看对不对。

上海龙凤1314  生:弯折平放和立放的塑料直尺,感受抗弯曲能力的不同。

上海龙凤1314  师:请同学们观察教室横梁:横截面是什么形状。是平放还是立放。为什么。

  生:立放。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设计意图: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结合事物观察、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认同感。)

  四、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上海龙凤1314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上海龙凤1314  生1:知道了增加厚度能大大增强抗弯曲能力;

  生2:知道了横梁要立着放;

  生3:知道了光推测不行,还要用实验验证,让事实说话。

上海龙凤1314  师:孩子们真棒。

上海龙凤1314  3.增加材料的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但是,也增加了自身重量,同时又增加了材料的用量,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探究。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课外探究,为下一课《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给学生渗透“节约成本”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抵抗弯曲

  增加宽度 增加

  抗弯曲能力

  增加厚度 大大增加

  六、课堂练习

  (一)判断

  1、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成正比。(×)

上海龙凤1314  2、梁平放比立放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

上海龙凤1314  3、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

  4、两张纸的抗弯曲能力一定比一张纸强。(×)

  (二)选择

上海龙凤1314  1、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

  A、只与材料厚度有关B、只与材料宽度有关C、与材料宽度和厚度都有关

上海龙凤1314  2、材料的厚度和宽度,材料(B)地影响抵抗弯曲的能力。

  A、同样程度B、厚度更多C、宽度更多

  3、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B)。

  A、纸的厚度B、纸的宽度C、纸的长短

上海龙凤1314  4、在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C)。

  A、纸的材质B、纸的宽度C、纸的厚度

  5、在研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下列条件不变的是(A)。

上海龙凤1314  A、纸的长度、厚度B、纸的长、宽、厚度C、纸的宽度

  6、在研究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改变的条件是(C)。在研究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时,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是(ACDE)。

  A、纸的材质B、纸的厚度C、纸的宽度D、纸的长短E、单个垫圈的轻重。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8

  【理论指导】

上海龙凤1314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背景做支撑,我们要建立起“生活科学”的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大胆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建构活动,激励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建构主义的科学观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促进有效探究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生与材料的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蕴含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也会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体现了“具有开放性”的课堂理念,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学生选用不同材料、宽度、厚度的纸横梁搭桥,进而在体验中分析可能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

上海龙凤1314  学生根据现有材料(宽度和厚度分别为1、2、3倍的纸条) 设计实验方案,并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小组讨论法

上海龙凤1314  在本课的教学当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四次用到小组讨论,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尤其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信息搜集法

  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将建筑科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工程造价的相关问题,这一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是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的。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对工程与技术领域知识有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选取了几种最常见的形状结构,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地进行探究,最后进行综合和应用。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在认知特征与思维水平方面:六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虽然仍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但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横梁的材料、长度、宽度和厚度对抗弯曲能力影响的前概念,这为本课中“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的推测、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在已有的实验方法与技能方面:学生从五年级绿豆种子发芽实验开始,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并理解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因此在本课的对比实验中,只要学生能识别变量,找到控制变量的方法,思考需要注意的问题,就能顺利开展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在科学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在以前的科学实验中多次进行猜测、验证猜测的活动,已经理解了科学推测必须经过实验验证的道理,这为情感目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达成打下了基础。

  在个体差异方面:由于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学生轮流担任实验操作员,所以他们在实验操作能力上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基本能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在数据分析、科学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探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使学生既能够大胆提出假设又能在探究中细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上海龙凤1314  探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长度、宽度、厚度、材料不同的纸条若干

上海龙凤1314  (2)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若干

  (3)木块若干

上海龙凤1314  (4)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若干

  (5)垫圈若干

  (6)KT板若干

  (7)实验记录单

  (8)小组分工:材料员、记录员、汇报员等

  【教学过程】

  一、科学视野:用“梁”、“柱”搭一座桥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两木块,介绍“柱”,再引出“梁”。

  2.由学生选择不同材料、宽度、厚度、长度的梁做桥面,搭一座桥。你们的桥能承重吗?

上海龙凤1314  3.承重时,横梁会有什么变化?(弯曲)

  4.引出课题:抵抗弯曲。(板书课题)

上海龙凤1314  5.科学中,我们一般把抵抗弯曲能力简称为抗弯曲能力。你们的这座桥抗弯曲能力如何?怎么测试一下?(添加重物)

  6.学生汇报各小组桥梁的抗弯曲能力。

  二、科学探究:探究影响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各组桥梁的抗弯曲能力相同吗?根据你们的观察,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长度、宽度、厚度、材料……)

  2.建立假设:横梁跨度的确定还要考虑具体的地质、环境等因素,就同种材料而言,横梁能改变的因素是宽度和厚度。谁来说说,当我们增加横梁的宽度(或厚度)时,抗弯曲能力可能会怎样变化?

  如何证明你们的假设?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出示木块、纸条、垫圈图片。

  认识吗?

  可以怎么用?

  观察第二组材料,有什么发现?(摸一摸)

  能用这些材料证明你们的猜测吗?

上海龙凤1314  ①改变条件:宽度、厚度。改变方法:替换不同编号的纸条。

  ②控制变量:对比试验,除改变条件以外的量都不变。

上海龙凤1314  4.确定实验方案。

上海龙凤1314  ①将两木块对立作桥墩,保持一定距离。

  ②将纸条平放于两桥墩上作横梁,添加垫圈,观察横梁变化。

上海龙凤1314  ③继续添加垫圈,直至横梁刚好弯曲至桌面,记录数据。

上海龙凤1314  ④替换不同编号的纸条(只改变宽度或厚度),重复上述操作,边实验、边记录。

  ⑤整理材料,提交数据。

  5.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控制变量: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用KT板上的标志线控制横梁跨度不变。

  ②操作要求:垫圈要轻轻地放在纸桥梁的中间位置。

上海龙凤1314  ③计数原则:纸桥梁碰到桌面就算塌陷,导致塌陷的最后一个垫圈不能算。

上海龙凤1314  6.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实验所得出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能提高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能大大提高抗弯曲能力。

  7.思考: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观察横梁的横切面是什么形状的?怎样安放更好?能用材料证明一下自己的理由吗?(几乎所有的横梁横截面都是长方形的,而且都是立着安放的,也就是横梁的厚度比宽度大。可用冰棍木片、塑料尺子进行演示证明。)

上海龙凤1314  三、科学延伸:工程与技术的涉猎

  增加厚度可以大大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增加横梁材料的用量,会增加成本。这也是通过增加厚度来提高抗弯曲能力的局限性。有什么方法在不增加横梁材料用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呢?请同学们在课后利用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学习。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9

  教材背景:

上海龙凤1314  《抵抗弯曲》是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课由学生常见的房子和桥梁的共同结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宽度、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有两个活动:

上海龙凤1314  第一,研究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在有关的因素中实验研究抗弯曲能力分别与梁的宽度、厚度的关系,发现厚度增加,梁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

  第二,研究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让学生用前面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用做简单实验的方法来证明。活动由教师指导下的研究变为学生独立的操作和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指导学生做好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预测、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1.为小组准备: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铁垫圈、直尺。

  2.教师自己准备:有关的建筑图片、记录单及汇总表、直尺、4本科学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柱子和横梁

  1、幻灯一:欣赏图片。问:你认为房屋和桥梁是靠什么支撑的?学生思考回答。 2、幻灯二:很多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横放的横梁和直立的柱子支撑的。

上海龙凤1314  3、思考:横梁和柱子同时支撑着房屋,当它们受到向下的压力时,谁更容易弯曲?

上海龙凤1314  其实是横梁!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因此

上海龙凤1314  1.(出示桥梁图)这些桥梁都是靠哪些结构支撑住的?(出示房屋图片)房屋也有和桥梁相似的结构,指出柱子和横梁,一般的桥梁和房屋都是靠柱子和横梁支撑的。(课件出示横着的材料叫横梁,直立的材料叫柱子)

  2.(出示桥断裂的图片)桥面断了桥墩没事,看来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所以我们要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引出课题:抵抗弯曲)

  3.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个桥面不容易弯曲?(板书:增加宽度、增加厚度,换材料、缩短柱子间的距离……)

  (当学生了解了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之后,自然会想到怎么样才会增加横梁的抗

  弯曲能力,于是由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桥梁断裂入手讨论,即贴近生活又具体。)4.我们这节课研究横梁的宽度和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二、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

上海龙凤1314  1.师课件演示纸横梁,说明以科学书本作为柱子,以纸作为横梁,用垫圈来测纸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操作(时间1分钟)3.汇报时数据不同

上海龙凤1314  预设一:一小组上台演示

  预设二:追问原因后,师再演示正确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追问原因,板书因素:柱子间的距离相同,高度相同,放垫圈的位置相同、汇报时说明以纸梁接触桌面为标准并且最后一个不能算。(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那实验的标准就自然的梳理出来了,)

上海龙凤1314  4.要想研究横梁的宽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我们要改变的是什么条件?控制不变的是哪些条件?(介绍三张宽度不同的纸)5、出示温馨提示:

  两边各以两本科学书垫高纸梁架空距离为10厘米

上海龙凤1314  垫圈要逐个轻放,并在中间单排叠放

上海龙凤1314  先预测,再实测,最后写发现(介绍记录单)做完实验马上将材料放入袋中,记录单放桌面

上海龙凤1314  6.要想研究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有哪些?(介绍三张厚度不同的纸)两边各以两本科学书垫高纸梁架空距离为10厘米

  垫圈要逐个轻放,并在中间单排叠放

  先预测,再实测,最后写发现(介绍记录单)做完实验马上将材料放入袋中,记录单放桌面7.师:先做宽度实验,再做厚度实验。 8.学生操作,师巡视并指导。

  9师将学生做好的数据打在幻灯片上,让学生进行比较。

上海龙凤1314  问:要想增加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梁的宽度好还是厚度好?

  预设:宽度增加四倍可以承受几个垫圈?厚度增加四倍可以承受几个垫圈?(通过表格统计的形式,学生就能很清晰的发现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整个过程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那结论的得出就水到渠成了。)三、研究横梁平放还是竖放好

上海龙凤1314  1.看两个横切面都是长方形的,它是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的?为什么?2.用直尺师演示,学生感受。四、课堂延伸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找看,课后继续找。附三张表格:

  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第小组

上海龙凤1314  我们发现,纸梁的宽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上海龙凤1314  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

  第小组

  我们发现,纸梁的厚度和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是:

  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

  课后反思:

上海龙凤1314  《抵抗弯曲》是科教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用实验认识横梁立着安放的道理。通过几次试教,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遵循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课一开始,我以桥梁和房屋这些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导入,引出桥梁和房屋的结构主要是由横梁和柱子支撑住的。那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呢?这个问题抛出之后,就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了。但是学生必竟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需要教师适度的指导与扶持。因此在教学中,在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时,我先扶着学生进行比对实验并得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增强。当学生从中获得经验后便放手让他们自己进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的探索。这些活动的选取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循序渐渐。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

  操作具体形象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整堂课我是以学生动手为主,共设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是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能力的不同。从数据中得出横梁的宽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也会增加。活动二是纸的厚度与它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能力不同。从数据中得出横梁的厚度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会显著增加。教师再汇总成一张表格,让学生们进行比较宽度和厚度的数据。活动三是研究长方形横截面的横梁是横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这个活动是前两个活动结论的应用。这三个活动都是他们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学的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主要是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探究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抵抗弯曲教学设计03-12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01-05

05-1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抵抗弯曲》教学反思07-11

弯曲也是智慧作文07-06

弯曲之路精彩人生作文09-19

经典成语弯弯曲曲06-02

弯弯曲曲的道路04-08

梁弯曲实验教学中引入ANSYS分析的效果论文09-30

身体弯曲灵魂飞翔励志散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