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3 22:31:02 飞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上海龙凤1314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通用10篇)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使学生掌握几个实词和宾语前置句式。

  2、研讨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及运用对比方法来表现中心的写作能力。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掌握几个实词和对比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对比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二、常识简介

  1、宋濂:明初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曾主修《元史》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有《宋学士文集》。

  2、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辞。本文是宋濂在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写的,当时69岁。

  3、内容:本文叙述了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三、朗读全文

  (学生听朗读,注意字音和停顿,理清思路)。

  四、分析讨论

  1、学习第三段,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上海龙凤1314  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

  了解宋濂为何写此赠序。

  掌握几个词:谒、书、贽。

  2、讨论第一段

  ⑴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段从哪几方面写作者求学的.勤奋和艰苦的?)

上海龙凤1314  ⑵组织学生讨论(四人小组):

上海龙凤1314  讨论题⑴:作者哪几方面写求学勤奋和艰苦?找出原句。

  讨论后小结:幼时抄录之艰 成年叩问之难 求师奔赴之劳 住读生活之苦

上海龙凤1314  ⑶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翻译(每大组为单位分工任务,四人小组完成翻译任务)

  3、分析第二段

  ⑴学生齐读

  ⑵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太学生的优越条件?

  ⑶通过对比作者得出什么结论?(按原文回答)

  ⑷齐读结论句

  五、思考探究

上海龙凤1314  假若这篇文章是宋濂写给你的,你最想跟他说一句什么话?

  六、总结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个学生的光荣任务,愿我们不畏艰苦,学有所成。

  【板书设计】

  对比

  幼年抄书之艰无冻馁之患

上海龙凤1314  成年叩问之难无奔走之劳

  自身经历求师奔走之劳有专门老师诸生求学

  住读生活之苦有丰富藏书

  总括:勤且艰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2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上海龙凤1314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上海龙凤1314  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2)

  三、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3)

上海龙凤1314  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3)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5)

上海龙凤1314  3、课文译注,抽生和全体问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8)

上海龙凤1314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上海龙凤1314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上海龙凤1314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上海龙凤1314  6、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上海龙凤1314  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这两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上海龙凤1314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3)

上海龙凤1314  9、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课堂练习(6)

  1、理解文言词语。(1)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上海龙凤1314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七、课后作业:搜集小资料(2)

上海龙凤1314  教后反思:课堂容量较大,因而课堂朗读较少,以至于课堂练习的情境话题无法当堂完成。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3、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梳通文意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

  【设计思路】

  文言文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因为它的语言特点及字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学生的思想包袱很重。教师可以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这是一篇赠序。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立,情真意挚,语重心长。(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听录音,在老师的激导人下,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上海龙凤1314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不明白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上海龙凤1314  2、积累常用文言词。

上海龙凤1314  3、小组内找同学复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上海龙凤1314  1、小组间交流,相互解决。

上海龙凤1314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上海龙凤1314  四、反馈交流

上海龙凤1314  师讲解故事内容,从感情人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上海龙凤1314  (宋濂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读准字音:

  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

  (要求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2、说出下列词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以是:因此。

上海龙凤1314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上海龙凤1314  叱咄:训斥,呵责。

  穷冬:冬末。

上海龙凤1314  沃灌:浇洗。

上海龙凤1314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上海龙凤1314  3、小组同位间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

  ⑴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上海龙凤1314  ⑵朗读课文采取多种方式,齐读、个人读、默读等。

上海龙凤1314  五、研读赏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学生阅读本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⑴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嗜学:逾约:

  假余:走:

上海龙凤1314  ⑵简洁地概括上述文段的内容。

  ⑶作者学习的勤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作者在这一层中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开篇就点“嗜学”,为全文奠定基调,“嗜学”和“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明确:

  ⑴喜欢、爱好;超过;借;跑

  ⑵讲述“我”幼时求学的情况。

上海龙凤1314  ⑶借书、手自笔录、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上海龙凤1314  六、梳理巩固

  谈收获,整理笔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一再说自己求学之难,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差甚远?作者到底想对同乡说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上海龙凤1314  师: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识记难理解的字词并积累。

  2、本段讲述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先前自己形成对比,试进行分析。

  3、作者运用对比,引出说明的道理。

  4、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何收获?

  二、合作学习

  1、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

上海龙凤1314  2、班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理解对比手法运用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文中共有四组对比:“同舍生”的衣着与“我”的有何区别作对比。

  四、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同桌间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上海龙凤1314  (只学生能够说出本堂所学知识即可,不可要求面面俱到。)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

上海龙凤1314  无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上海龙凤1314  无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在艰苦的条件下,只要能够坚持勤奋的学习,就会成功。)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上海龙凤1314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上海龙凤1314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上海龙凤1314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上海龙凤1314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上海龙凤131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上海龙凤1314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上海龙凤1314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已经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3、“今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儿时求学有何不同?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诸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录书籍,这都是与作者儿时读书所不同的。其目的是为了劝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好好珍惜,用心学问,不可荒怠岁月。

上海龙凤1314  4、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然而文章一开篇就大肆叙说作者自己的求学之苦,有人说作者写作该赠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在开篇便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自然不是对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结尾所说:“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上海龙凤1314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写作特征

上海龙凤1314  1、阅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语句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作用:写天气寒冷侧面烘托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任举一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缊袍敝衣处其间”,将自己的求学生活条件与同舍生进行对比,用同舍生的华丽富有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目标导学五:发表观点,个性表达

  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示例:

  (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上海龙凤1314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三、板书设计

  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

  课后反思

  本文感情深切,适宜朗读,本文教学也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本文的教育意义十分明显,因此,并未详细解读,只是稍做提示,便能引导学生感悟宋濂的学习条件和勤奋求学的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最后表达的观点,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现在学习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其好好学习的热情,达到本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上海龙凤1314  不足之处本文生僻字词并不少,但是由于感情极深,因此,究竟是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会文意,还是在解读字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会文意,需视情况做出选择。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文言字词;了解“序”这种文体;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熟读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朗诵训练,提高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积累字词,解决疑难点,把握xx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并熟读背诵课文。

  难点:

  理解把握xx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点同学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上海龙凤1314  叩(kòu)问 叱(chì) 咄(duō) 俟(sì)负箧(qiè)曳(yè)屣(xǐ) 皲(jūn)裂 媵(yìng)人 以衾(qīn)拥覆 皆被(pī)绮绣 容臭(xiù) 烨(yè)然 缊(yùn)袍 敝(bì)衣

上海龙凤1314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背景的知识。(教师依据情况补充)

上海龙凤1314  (三)疏通课文文意

  1、指导学生运用“五读法”,即“读标题、读引言、读课文、读注释、读练习”自主学习课文。要求用梳辫子的方法整理本课重点文言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点,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时提出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性地巩固字词。

  第二课时

上海龙凤1314  (一)、复习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上海龙凤1314  (1)、xx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海龙凤1314  (2)、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解决的?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上海龙凤1314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明确:

  (1)、xx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奋的学习精神。xx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的殷切期望。

  (2)无书:无从致书以观──借书,抄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师:无硕师名人与游──求师: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为师严厉:未尝稍有降辞色(遇其)叱咄──求学礼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礼愈至。

  求学中途艰难: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受人照顾: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学习生活艰苦: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乐以忘忧: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xx是一篇序,是赠序,亦即赠言。是作者写给马君的赠言,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xx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满怀期望,态度恳切。

上海龙凤1314  (三)、精读研讨(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2、文中从几个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上海龙凤1314  3、找出课文中议论的句子,说说它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照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深入地讨论,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也要提高认识。

  (四)、体验与反思,引导学生比照作者,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找出不足,提高认识。

  (五)、课堂总结

  (六)、课后积累: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凿壁偷光 画荻教子)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一、嗜学、力学:

  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

上海龙凤1314  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

上海龙凤1314  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

  二、善学、勤学:(对比)──勤

上海龙凤1314  三、写序目的──篇末点题,交代主旨。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6

  自读导言

  1、认知和识记:嗜、砚、逾、硕、俟、衾、烨、叱、咄、皲裂、媵人、容臭、负箧曳屣等实词的形、音、义;理解“以”字的用法;了解“弗之怠”的句式特点。

上海龙凤1314  2、理清思路,理解全文。

  3、学习古人求知若渴,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精神。

  自读程序

  一、参读“阅读提示”,诵读全文

上海龙凤1314  二、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三、弄清下列实词的形、音、义

上海龙凤1314  嗜(shì):喜欢,特殊的爱好。

  逾(yú):越过、超过。

上海龙凤1314  俟(sì):等待。

上海龙凤1314  衾(qīn):被子。

  烨(yè):光彩照耀。

  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上海龙凤1314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四、分组讨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阐述的?

上海龙凤1314  (解说: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渲染描绘,笔法简洁,文采飞扬,气韵流动。尤以首段对“趋行百里,负箧曳屣于硕师名人求教;俯身倾耳,甘于粗敝为进德修身足乐”的记叙、描述;第2段对“被绮绣,沃甘肥,学有不成怎可怨天?书满栋师常伴,业有不精岂非不专”的记叙、描述,以及二者的对比,从而得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结论,这样的写法更是美妙绝伦,学习时务必引导学生仔细品。)

上海龙凤1314  2、补出下列语段中省略的成分。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上海龙凤1314  明确:先达、余、余、余、余

  (解说:此题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

  五、课后延伸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解说:本题设置意在使学生学习后受到教育,砥砺学生努力学习之志。)

  自读点拨

上海龙凤1314  一、宋濂与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马生,马君则,国子监太学生。序,也称作“叙”或称作“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意图、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

  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赠序,古代送别以诗文相赠,写在诗文前的文字称为赠序。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本文即属此类。

  二、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上海龙凤1314  2、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了解序与赠序的不同。

上海龙凤1314  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在我们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回一下从初一到现在学过的特殊的文言文体。

  (书,表,记,疏)

  二、导学

  1、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序

  2、以前,你看到过“序”吗?它都写些什么?

  3、师生比较后小结:“序”作为一种文体,可分为“赠序”和“书序”。“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介绍作家生平或目的,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面赠序与书序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4、请一学生读课文,正字正音

  5、全班读课文,思考:

上海龙凤1314  (1)本文“序”的目的何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上海龙凤1314  (2)透过文字,我们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少年时求学的艰辛?并用自已怕话说说。

  (3)作者记写“太学生”的目的何在?(对比)

上海龙凤1314  (4)文中除此对比外,还有对比吗?

  三、联想学习:像这样“劝学”的文章,你还可以说出哪些?(《为学》,《孙权劝学》)

  (联系《为学》可让学生背背,并从内容上比较)

  四、小结“以”字句:

  1、以衾拥覆。(介词,“用”)

  2、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3、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4、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上海龙凤1314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8

  设计理念: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此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但很多学习文言文的习惯还没有定型并内化为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我继续坚持文言文以读为主,积累为重点的理念。并以板块的模式,展示学习文言文的步骤和读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上海龙凤1314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课文分析过程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3、理解写作手法的运用对于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上海龙凤1314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

  过程与方法

上海龙凤1314  以读为主,随着学生读的不断深入,分析课文,感悟主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作者求学之志和劝勉之情。

  2、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感知文中作者的求学精神。

  教学方法:

上海龙凤1314  1、诵读法

上海龙凤1314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上海龙凤1314  师:同学们,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合作学习,我感到特别的高兴,大家高兴不高兴呀?(高兴)那就请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拿出你们的热情,勇敢的说出你们的见解,好吗?(学生回答的声音大)你们的热情和勇敢我感受到了,相信今天我们的合作学习一定会成功的。(学生回答的声音小)你们的热情老师没有感受到,能不能让老师感受一下你们的热情和勇敢呀?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走回到宋濂的求学时代,看看宋濂是如何求学的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

上海龙凤1314  二、教学活动

上海龙凤1314  活动一:识读(咬文嚼字做积累)

上海龙凤1314  1、学生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课文后停下来。(幻灯片)

  师:今天我们的学生表现的特别好,不仅仅学习许多生字,而且通过交流,还学到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老师相信这些方法会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的。好,我们一起把我们刚刚结识的字读两遍。(生齐读生字两遍)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生字,我们可以制作知识积累卡把他们积累下来,如制成知识积累卡一(正音)(教师出示幻灯片)

  2、学生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并用勾画的方式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学生读书并勾画)(幻灯片)

  师:我看我们班里的同学都已经画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了,现在我把我们班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的同学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内讨论交流,疏通文句。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上海龙凤1314  师:我们的小组合作很成功,把问题都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抓住重点词句的翻译,把这篇课文的大意说给同桌听。(学生互相说课文大意)

  师:学习文言文,积累很重要,请同学们把重要的文言知识积累下来。如知识积累卡二—重点词、知识积累卡三—重点句子、知识积累卡四—通假字、知识积累卡五—古今异义词、知识积累卡六—一词多义。老师小结:刚才大家合作解读了本文内容,可见文言文并不难学。现在让我们充满信心,再齐读一遍课文。

  活动二:美读(时空穿梭获信息)(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师: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能给人带来鲜活的生活和美景,下面就让我们美美的听朗读示范,随着课文一起回到宋濂生活的时代,去看看宋濂的生活的画面,然后以“我看到宋濂在——”说一句话。(提示:1、少年时代的生活画面;2、加冠以后的生活画面;3、从师之时的生活画面。)

上海龙凤1314  师:通过对宋濂生活的了解,大家说一说宋濂求学苦不苦呀?

  生:苦

  师:好,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进入我们的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思读(只言片语说技法)(幻灯片)

  思考:请试着从多个角度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求学艰难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1、特定背景 2、故事情节 3、人物描写 4、借助他者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也可选择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老师总结:作者利用特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的直接描写、借助文中的老师和同学的对比及反衬等技法。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其实,这些技法往往是文章主旨或具体情节、情感的放大器,会使文章的主旨或情感更清晰。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可运用这些技法。(引导学生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

  活动四:悟读(追根求源思目的)(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师:刚刚我们一起分析了作者运用的多种技法,表现了自己求学的艰辛,目的何在呢?请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的背景和文体特点会对我们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体特点。(出示习作背景和文体介绍。)

上海龙凤1314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生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马生。(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本文的体裁特点: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是“赠言”的意思。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师:下面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析本文的写作目的。(学生讨论并回答)

上海龙凤1314  师:看来作者写了此篇文章,充满了对后生的希望和鼓励,我们读来也受益匪浅,下面让我们转变角色,按下面的情景要求写一句话,进一步体会此文给我们的启发。(学生写,并发言)(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A:“我”是宋濂——当“我”少年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上海龙凤1314  B、“我”是老师——当“我”细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成就时,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到宋濂成功时,我后悔地说……

上海龙凤1314  老师总结,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活动五:背读(时时激励铭吾志)(幻灯片)

上海龙凤1314  师:通过同学们不同角色的转化体验,我们更深刻的感悟到宋濂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学习,课下请同学背诵这篇文章,让他的经历时时激励我们!(学生当堂成诵最好,不能就放到课下继续背诵)

上海龙凤1314  三、作业

上海龙凤1314  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一封回信。

上海龙凤1314  ——本课例系葛维春主持的安徽省科学规划课题“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个案与机制研究”成果,获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并发表于《阜阳高师学报》。课例作者管东奎,系该课题组核心成员,阜阳市教坛新星。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9

  教学目的

上海龙凤1314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理解课文的层次和对比论证和手法。

上海龙凤1314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上海龙凤1314  嗜(shì)学:喜爱学习。

  俟(sì):等待

  屣(xǐ):鞋子。

  衾(qīn):被子。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文中指香气。

  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②词性活用

上海龙凤1314  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

上海龙凤1314  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上海龙凤1314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

上海龙凤1314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

  ③通假字

上海龙凤1314  四支僵劲(“支”通“肢”)

上海龙凤1314  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

  2、句式解析

上海龙凤1314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上海龙凤1314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难句解析

上海龙凤1314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上海龙凤1314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上海龙凤1314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上海龙凤1314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内容主旨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2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上海龙凤1314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3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写作手法】

上海龙凤1314  这篇赠序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

  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

  一、见【内容主旨】和【写作手法】

  二、

  1、以衾拥覆(用,介词)

上海龙凤1314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上海龙凤1314  3、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上海龙凤1314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上海龙凤1314  5、约以连兵大举(用,介词)

  6、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往,介词)

  7、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凭,介词)

  8、欲要篡以归(而,连词)

  9、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在,介词)

  10、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在,介词)

  三、1、庐陵(籍贯)文(姓)天祥(名)

  2、东阳(籍贯)马(姓)生(长辈对晚辈或弟子,门徒的称呼)君则(字)

  3、左(姓)忠毅(谥号)公(对男子的.尊称)

  4、督相(职位)史(姓)忠烈(谥号)公(对男子的尊称)

  5、马(姓)副使(官职)鸣(名)、任(姓)太守(官职)民育(名)及诸将刘(姓)都督(官职)肇基(名)等皆死。

上海龙凤1314  豫州(刘备曾占据的地方)

  7、庐陵(籍贯)萧(姓)君(尊称)圭(名)君玉(字),长乐(地名)王(姓)回(名)深父(fǔ字),余弟安国(名)平父(fǔ字),安上(名)纯父(fǔ字)

  8、阁卿(官职)因之(字)吴(姓)公(尊称),太史(官职)文起(字)文(姓)公(尊称),孟长(字)姚(姓)公(尊称)

  9、南海(籍贯)

上海龙凤1314  从以上注解可以看出,古人在书写人的姓氏时,可在人名前加上籍贯,说明此人是某地人,如①②⑦;可以在人的姓和名中间加上官职,如⑤⑧;可以用谥号代姓名,如③④;可以用籍贯代姓名,如⑨;可以用占据之地代姓名,如⑥;可以籍贯、姓、名、字都写,也可以省用,如④。

  有关资料窗

  1、关于作者宋濂

上海龙凤1314  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迁居金华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2、关于“序”

上海龙凤1314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宁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的主旨。

上海龙凤1314  2、梳理文章脉络,体会多种表达方式融合的效果;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分析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艰苦的学习经历,学习其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上海龙凤1314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作者作品(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上海龙凤1314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三、写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上海龙凤1314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四、知识链接——序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上海龙凤1314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上海龙凤1314  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赞颂、勉励、祝愿、惜别之词。

  五、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一)朗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上海龙凤1314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怠( dài ) 叱咄( chì duō ) 俟( sì )

  皲裂( jūn ) 媵人( yìng ) 缊袍( yùn )

上海龙凤1314  负箧曳屣( qiè xǐ )

上海龙凤1314  2、文言实词

上海龙凤1314  (1)余幼时即嗜学:就。 喜欢,特殊的爱好。

上海龙凤1314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常常。 借。

  (4)弗之怠:懈怠。

上海龙凤1314  (5)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越过、超过。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上海龙凤1314  (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指男子二十岁。 更加。 学说。

  (8)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忧虑。 交游,交往。

  (9)尝趋百里外:曾经。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

上海龙凤1314  (11)先达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上海龙凤1314  (12)未尝稍降辞色:言辞和脸色。

  (13)援疑质理:引、提出。 询问。

  (14)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上海龙凤1314  (15)色愈恭,礼愈至:更加。 周到。

上海龙凤1314  (16)俟其欣悦:等待。

  (1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所以。 最终。

  (18)负箧曳屣:背着。 书箱。 拖着。 鞋子。

  (19)至舍:到。

  (20)寓逆旅:寄居。 旅店。

上海龙凤1314  (21)主人日再食:两次。 供养,给……吃。

  (2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

  (23)略无慕艳意:毫无。

  (24)缀公卿之后:跟随。

  3、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着。

上海龙凤1314  4、古今异义

上海龙凤1314  (1)尝趋百里外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2)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假。

  (4)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5)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上海龙凤1314  (6)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上海龙凤1314  (7)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再次。

  (8)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这里指香气。 今义:难闻的气味。

  (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古代学官名。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硕士后的学位。

  5、一词多义

  (1)色

  (2)若

  (3)故

上海龙凤1314  6、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上海龙凤1314  ①腰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着破旧的衣服。

  (2)名词作状语

上海龙凤1314  ①手自笔录:用笔。

  ②日侍坐备顾问:每天。

  7、文言句式

  (1)倒装句

上海龙凤1314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倒装句,状语“于藏书之家”位于动词“假借”之后,构成状语后置句)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倒装句,宾语“之”位于动词“怠”之前,构成宾语前置句)

  (2)省略句

上海龙凤1314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省略句,“则”前面省略主语“我”)

  六、理清文章层次

上海龙凤1314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艰苦的求学经历。

  第二部分(3):如今学子优越的求学环境。

  第三部分(4):扣紧赠序文体,说明写作意图。

  七、师生探讨,理解文本

上海龙凤1314  1、“我”求学时的不利因素。

  明确:致书之难、从师之劳、奔走之苦、生活之艰

上海龙凤1314  2、作者在致书之难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取得的效果如何?

  明确:解决办法:手勤(“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弗之怠”)

上海龙凤1314  优秀品质:诚信(不敢稍逾约)

上海龙凤1314  效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作者在从师之劳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取得的效果如何?

  明确:解决办法: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优秀品质:真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效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作者在奔走之苦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解决办法: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立侍左右。”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

上海龙凤1314  优秀品质:坚韧。

  5、作者在生活之艰方面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

上海龙凤1314  明确:解决办法:心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上海龙凤1314  优秀品质:乐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八、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1、太学生和“我”年幼时的求学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上海龙凤1314  比较点“我”太学生

  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衣缊袍敝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住寓逆旅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上海龙凤1314  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无奔走之劳

  师未尝稍降辞色,常遇其斥咄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结论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本文最后一段表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具体是什么?

  明确:原因: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

  二是同乡之谊。

上海龙凤1314  目的: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九、畅谈启示

  学习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自由畅谈。

  启示: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主要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十、本文主旨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致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进行对比,有力地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十一、文本特色

  1、记叙、描写、议论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中又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比如,写求师的情景时,“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形象地描绘出“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同时也写出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和恭敬—“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写同舍生的服饰,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了同舍生的衣服、帽子,腰间的玉环、佩刀和香袋,用同舍生华丽的服饰衬托自己“缊袍敝衣”的艰苦。文章在记叙和描写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三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上海龙凤1314  2、采用对比的方法,阐明道理。

  如文中将同舍生的奢华穿戴和自己破旧的衣服进行对比,将今日太学生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自己艰苦的学习生活进行对比,说明业有不精、德有不成,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

  课后作业

  搜集古代名人勤学苦练的例子

上海龙凤1314  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

上海龙凤1314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上海龙凤1314  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的故事)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08-03

04-20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6-16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8-03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7-02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学设计06-03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06-02

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6-16

课文《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05-29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范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