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12 17:38:2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关于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上海龙凤1314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上海龙凤1314  发展性目标: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热现象。

上海龙凤1314  融通性目标: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上海龙凤1314  二、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上海龙凤1314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转换法 小组讨论法

上海龙凤1314  四、教学准备:课件,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的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学

上海龙凤1314  【课件图片展示】同学们,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宏观世界,那么,如果深入物体内部,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回顾第十一章的“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学习,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播放课件)

上海龙凤1314  1.物质由_____组成。

上海龙凤1314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上海龙凤1314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我们能够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

  实验:1.学生参与:请同学们判断桌子上甲烧杯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2.演示实验: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的扩散实验。

  由上面的两个实验,引入分子的扩散现象:

上海龙凤1314  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证明: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递进提问:气体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发生扩散现象呢?课件展示:硫酸铜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证明: 液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上海龙凤1314  课件展示:1.铅片和金片的扩散。

  2.存放煤的墙角,几年后墙壁表面厚厚的一层都变黑了。

上海龙凤1314  证明: 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总结: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探究活动(二)

  提问:扩散现象能证明什么?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证明了:

上海龙凤1314  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上海龙凤1314  2. 分子间有间隔。

上海龙凤1314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总体积。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看到的现象,证明了什么?通过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上海龙凤1314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探究活动(三)

上海龙凤1314  提问: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猜想:温度。

  猜想的理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能证明扩散快慢跟温度有关):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1.同样大的糖块放在热水中比放在冷水中扩散的快。

上海龙凤1314  2.其他情况相同时,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比放在家里干的快。

  3.妈妈炒菜时,老远就闻到香味,但吃菜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香。

  学生动手实验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

  水,用钢笔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

  扩散现象。(3分钟)

  结论: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扩散越快。

  (三)启思点拨

  提问: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 2.分子间存在间隔,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很难被压缩?(学生讨论3分钟)

  请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师出示:“弹簧连着乒乓球”教具。讲解: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分析:

上海龙凤1314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上海龙凤1314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教学小结:(学生一起大声读一遍,加强印象)

上海龙凤1314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日趋明显。

  3.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

上海龙凤1314  4.扩散现象——说明: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上海龙凤1314  2)分子间有间隔。

  (四)差异评价

  这节课,我学会了…

上海龙凤1314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将会…

上海龙凤1314  我还有疑惑的是…

  第十六章 第1课时 分子热运动 课堂实录

上海龙凤1314  一。激情导学

  思考后回答

  1.物质由_____组成。

  2.分子是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3.分子是很____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______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4.分子的数量很______。

上海龙凤1314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1. 判断无色透明的液体是什么物质?

上海龙凤1314  2. 演示实验:NO2气体和空气扩散实验。

上海龙凤1314  注明:1) NO2气体制取方法:(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上海龙凤1314  2) 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上海龙凤1314  3)NO2气体处理:用NaOH溶液。

  3. 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上海龙凤1314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三鑫美不美?

  生:美。

  师:爱不爱三鑫?

  生:爱。

  师:我们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三鑫。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宏观世界,同学想不想知道,如果深入到物体的内部,有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在第十一章第一节就学习过分子的有关知识。

上海龙凤1314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后回答几个问题: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3.分子是很小的,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用肉眼直接看不到。

上海龙凤1314  4.分子的数量很多的。

  师:1m =____nm 10-10m=_____nm

  生:1m=109nm 10-10m=0.1nm (好,掌声!)

  (教师结合课件,讲解分子大小)

上海龙凤1314  师:通过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回顾可知;

上海龙凤1314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判断我们实验桌子上大烧杯里面无色透明的物质是什么液体?

上海龙凤1314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生:是酒精。

  师:大家的判断跟这位同学的是否一样?

  生:是。

上海龙凤1314  师:我们为什么能够判断它就是酒精这种物质呢?

  生:闻气味。

  师:通过闻气味能够判断是酒精,说明这个酒精分子进入到空气中,然后通过我们的鼻子可以判断它是酒精。

上海龙凤1314  师:下面我们进行课本P124实验。

上海龙凤1314  首先,教师将这个实验的装置简单的介绍一下。

  师:装置由两个集气瓶和一个毛玻璃片。

上海龙凤1314  下面集气瓶中装的是NO2气体,上面集气瓶中装的是空气。

  师:NO2气体在化学中我们学到过,它是

上海龙凤1314  生:红棕色的气体。

  师:NO2气体是红棕色的有毒气体。

  师:它的密度跟空气的密度相比较,哪的大?

上海龙凤1314  生:NO2气体的密度大些。

  师:下面我将这个密度大的NO2气体放在下面,我们看看它能不能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

上海龙凤1314  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用浓硝酸和铜起化学反应生成NO2气体)

  现象:

  过一会可以看见下面的NO2气体分子进入到上面的空气中,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NO2气体中,最后两集气瓶中的颜色几乎变得均一。

上海龙凤1314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总结: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叫做扩散现象。

上海龙凤1314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气体之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那么肯定有同学想知道,液体和固体之间是否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呢?

  生:可以。

  师:可不可以,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演示实验: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师:请同学们思考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密度哪个大?

  生:Cu SO4 溶液。

  师:我们将 Cu SO4 溶液放在量筒的下面,水放在上面。

  因为Cu SO4 溶液和清水的扩散实验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者扩散经过10天,20天,30天后的现象。

上海龙凤1314  证明:液体之间是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上海龙凤1314  4.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上海龙凤1314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活动(二)

  5.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6.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后得结论。

  现象:

上海龙凤1314  30ml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60ml。

  活动(三)

上海龙凤1314  7.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晒衣服

  8. 墨水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扩散快慢。

  (三)启思点拨

  课件展示:

  1.金的扩散现象。

  2.煤扩散到墙里的现象。

上海龙凤1314  证明: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上海龙凤1314  总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我们可以直接感知,同学们想想:它能够告诉我们哪些微观世界的知识?

  同学之间讨论30秒。

  生: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师:还能够说明说明?

上海龙凤1314  学生思考,但思考没有结果,教师通过实验启发。

上海龙凤1314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思考,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器材:两个量筒,酒精,水。

  师:用两个量筒分别量取30ml的水和酒精,然后将酒精到在水中,看看混合后的也液体总体积是否有60ml。

  ?学生动手实验(3分钟)

  师:请一位同学将自己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叙述出来。

上海龙凤1314  生:30ml的酒精和3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6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好,掌声!)

  师:扩散现象,是我们看见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它能推测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有间隔),这种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什么方法?

上海龙凤1314  生:转换法。

  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思考:扩散到底有没有快和慢呢?

上海龙凤1314  生:有。

  师: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生:温度。

上海龙凤1314  师:同学们猜想是 :温度,那有没有理由?

  通过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初步的证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呢?

  生:冰块熔化。

  师:冰块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扩散现象是发生在两种及以上的物质之间。所以,冰块熔化不属于扩散现象。

  生:冲咖啡的时候用热水,溶化的要快一些。

上海龙凤1314  师:很好,是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还有没有?

  生: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干的快些。

  师:很好,衣服上的分子在太阳下,温度高些,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快一些。还有没有?

上海龙凤1314  生:我们在化学课的时候做的品红在温水中的扩散速度比在冷水中要快。

  师:好的,下面我们正好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动手做实验(3分钟)

上海龙凤1314  师:通过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证明了什么?

  生: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热高,扩散得热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

  越剧烈,扩散越快。

上海龙凤1314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分子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上海龙凤1314  师:分子不停的在做无规则的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又很难被压缩呢?

上海龙凤1314  学生讨论30秒。

  生: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来,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好,掌声!)

  师:总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引力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分子作用力演示模型

上海龙凤1314  演示实验:两铅块相吸实验。

上海龙凤1314  师:我这里有两铅块,我先在地面上摩擦几下,好,同学们看看它们能不能粘在一起?

上海龙凤1314  生:1.能。2.不能。

  师:请同学们看好了。

上海龙凤1314  现象:下面的铅块没有掉下来。

  师:铅块受到重力,但不会掉下来,说明什么?

上海龙凤1314  生:上面的铅块和下面的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

  教师出示:乒乓球弹簧模型。

上海龙凤1314  师:我这里有一个模型,可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里,老师用两个乒乓球代表某种物质的两个分子,中间用一个弹簧连接。下面我们来分析:

  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平衡状态)时,两分子(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设为r0

上海龙凤1314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 F斥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引力。

上海龙凤1314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 r0 时,F引 F斥,表现为斥力。

上海龙凤1314  当两分子之间的距离r》r0 时,F很小,几乎为0

  课堂小结:(教师给出总结,学生齐读)

  (四)差异评价

  课堂练习:

上海龙凤1314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上海龙凤1314  A.在炉边烤火感到暖和

上海龙凤1314  B.打开酒精瓶盖能闻到酒精气味

  C.刮风时路上扬起灰尘

  D.铁钉放久了生锈

上海龙凤1314  2.互相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___现象。它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___之间。

上海龙凤1314  3.下列现象中不是扩散现象的是( )

上海龙凤1314  A.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B.放入杯中的糖使整杯水变甜了

上海龙凤1314  C.在无风的房间里打开一瓶香水,过了一会儿,整个房间都有香味

上海龙凤1314  D.滴入水中的红墨水使水变红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上海龙凤1314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上海龙凤1314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上海龙凤1314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上海龙凤1314  教科书采用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 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上海龙凤1314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上海龙凤1314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时间安排

上海龙凤1314  3月12日3月16日 第一章 1、2、3、4、5节

  3月19日 3月23日 第二、三章

  3月25日3月29日 第四、五、六章

  4月1日4月5日 第七、八、九章

  4月8日 4月12日 第十、十一、十二章

上海龙凤1314  4月15日4月19日 第十三、十四章

  4月22日4月30日 第十五章1、2、3、4、 5、6节

  5月8日 5月11日 第十六章 1、2、3、4、5节

  5月14日5月18日 第十七章1、2、 3、4、5节

  5月21日6月11日 查漏补缺,迎接中考。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

上海龙凤1314  做的功是不等的;

  2.知道W总、W有用、W额外的含义,并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3.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及其计算方法,并利用上述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上海龙凤1314  4.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上海龙凤1314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机械效率的存在。

  【教学过程】

上海龙凤1314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一、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升或移动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那么我们对机械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二、新课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3.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

  ②因为W有用总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

  4.活动:

  ①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②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5.例题:

上海龙凤1314  (1)用定滑轮缓慢提升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升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上海龙凤1314  (2)由于在使用杠杆时的摩擦非常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非常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升50cm,需要做多少总功?(g=10N/kg)

  三、学生总结归纳;

上海龙凤1314  四、课堂训练。

上海龙凤1314  指出在捞水桶、用水桶打水、使用斜面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上海龙凤1314  学生讨论、总结。

上海龙凤1314  学生活动:计算不同情况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讨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才能提高它的机械效率?

  计算例题

  学生总结

  (可就所学的几种机械讨论)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

  1.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你能区别有用功和额外功吗?

  2.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大小可能大于1吗?为什么?

上海龙凤1314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上海龙凤1314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做功快的机器其机械效率一定高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拉线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G=200N,每一个滑轮重25N。当绳自由端拉力F拉力为 N时,恰能让重物G匀速上升。

  A B C D

  10.滑轮组将重500N的物体,举高80cm的过程中,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额外功为 J。若不计滑轮摩擦及拉线质量的影响,则可知动滑轮重 N,当提升重物为40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11.芳芳和兰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请帮助兰兰完成表中的一项计算;

上海龙凤1314  (2)请根据她俩的实验记录,分别在表中写出探究结果。

  (3)归纳她俩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关于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相关文章: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05-09

05-10

05-10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五篇04-21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04-17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15篇)02-26

04-26

02-26

01-21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合集八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