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语文16课教案

时间:2021-11-02 09:40:5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16课教案

上海龙凤1314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16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16课教案

语文16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学会课文的2个生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上海龙凤1314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上海龙凤1314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上海龙凤1314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上海龙凤1314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上海龙凤1314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2)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上海龙凤1314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1)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上海龙凤1314  (2)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上海龙凤1314  (3)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上海龙凤1314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上海龙凤1314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上海龙凤1314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

  (1)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2)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采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上海龙凤1314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上海龙凤1314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上海龙凤1314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上海龙凤1314  (1)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2)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上海龙凤1314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上海龙凤1314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上海龙凤1314  (3)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上海龙凤1314  (4)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5)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1)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上海龙凤1314  (2)理解“夜来”的意思。

  (3)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4)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5)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上海龙凤1314  (1)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2)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上海龙凤1314  (3)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上海龙凤1314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导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后三句诗写的是诗人听到鸟叫声,想到昨夜的风雨声,不知不觉产生了对落花的忧伤,那么我们再来理解第一句就不难了。

上海龙凤1314  (1)“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2)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3)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上海龙凤1314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上海龙凤1314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上海龙凤1314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语文16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了解采字的字理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夏日农村的喜爱之情.

上海龙凤1314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夏天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

上海龙凤1314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朗读感悟

  (1)在朗读感悟之前,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介绍或教师介绍,了解诗人的情况,

  然后教师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上海龙凤1314  (2)采用领读、组内竞赛读、个别指读、自由读的方法将诗读熟。感知诗境,并能形成古诗的画面,达到流利背诵。

  (3)在诗中定位生字。

  2.识字与写字

  (1)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可让学生先自学生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记住这个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再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随机采用开火车读卡片或同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认读等方式强化读音,并及时纠正容易读错的字。

  (2)字音:“采”是平舌音。“篱、惟、稀、蝶”的字音比较难读,教师要采取多种读法强化学生记忆。

  (3)“采”是会意字,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

  “蝶、肥、菜、稀、惟、篱”都是形声字,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识记。

  调动学生生活体验,寻找在生活中用过哪些词。如“我有一支黄色的铅笔”的“黄”,“夏天很热”的“夏”。还可以采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上海龙凤1314  试着给这些会认的字组词,并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出来。教师及时纠正字音组词的错误。

  (4)本课要求写的生字较多,可在课上选择“梅、麦、采、菜”四个字指导书写。在认读和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识字、写字的规律。“麦”字的下部一撇和捺要伸展开,“菜”中部的“爪”字要小点,“艹”要盖住“采”。

上海龙凤1314  (5)指导书写时,教师注意不要贪多求快,努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再下笔的好习惯。

  3.活动提示

  (1)连一连

上海龙凤1314  设计找朋友的游戏,先在组内找,再让同学在全班找。找到朋友后还可以组一个词。

  (2)读一读

  可采取组长领读、小组领读、个别领读的方式强化记忆。

  (3)写一写

  重点识记两个成语:“无中生有”、“有口无心”,试着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用上这两个成语?

  (4)说一说

上海龙凤1314  根据题中给出的反义词引导学生照样子说出几个,重点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指导学生说反义词要注意对仗工整,以免出现“黑——不黑”的情况。

  (5)背一背

上海龙凤131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的夏景,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语文16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区别“停”“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在情境中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海龙凤1314  上节课我们倾听了《春晓》鸟儿清新的叫声,感受了《夏日》里唯有蜻蜓飞的静谧美景,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另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秋天。请你看一组图片:出示枫叶、枫树、枫林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如烁彩霞,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了一首好听的诗,你想读读吗?请你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上海龙凤1314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指读。

  3、出示画面,师说意境:诗人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他来到了林木萧条的山前,看见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山头,那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看见几户人家,诗人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他情不自禁地挥毫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你听:师配乐范读课文。

上海龙凤1314  4、请你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上海龙凤1314  三、感悟诗意,读中体会诗情。

  请你读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远上寒山石径斜板:寒山石径学习“径”字。请同学说说哪个字是小路的意思?从“寒”中你知道了什么?(深秋季节)

  (2)白云生处有人家板:白云人家白云漂浮的地方有人家说明山很高

上海龙凤1314  师引读:到底是深秋时节啊,的确有些寒意了,诗人远远望去,不仅感叹到:“远上.....白云.....”请你结合图画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上海龙凤1314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

上海龙凤1314  (3)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构成了一幅静谧浓郁的山村秋景图,作者行至山上,忽然止住了前行的脚步,你从哪句话中知道他停下来了?“停车坐爱枫林晚。”区别“停”“亭”出示凉亭的图片,字理,怎样记住这个字?字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做“停”的动作。出示句子:诗人(停)下脚步,来到一座(亭)子旁来观赏这美丽的枫林。

  由于特别喜爱枫林的美景,他才停下车来观赏。这句话哪个字说出了诗人的喜爱之情呢?(爱)正是因为枫林的美丽,所以作者对它产生了由衷的喜爱之情,不仅感叹到:停车坐爱枫林晚。你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上海龙凤1314  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枫林。

上海龙凤1314  (4)面对如此美丽的枫林,你想赞美一下它吗?用你自己的话说出你此刻的感受。诗人又是怎样赞美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

上海龙凤1314  为了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诗人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也与这自然融为一体,成了这景色的一部分。分层次指导朗读:

上海龙凤1314  A、在落日的映照下,每一片枫叶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二月春花更红艳,他不由得发出感叹:霜叶.....

  B、静对这自然生命的壮观,诗人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不由得发出赞叹:霜叶.....

  C、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这是一种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色,他不由得发出惊叹:霜叶.....

  (5)古往今来,枫叶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被人赞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读了杜牧的这首红叶诗,也写了一首红叶诗,名叫《和杜录事题红叶》。 “和”在这里读hè,意思是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杜录事就是指杜牧。请你试着读一读: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自由读,齐读。师:在农历十月的早晨,寒山上的树叶经霜打了以后,在秋天里一下子都变了样。你看,漫山的红叶,就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火红火红的,但却不是因为火才使它这样红的:又像盛开的鲜花红红的,但却没有等到春天就开放了。这首诗被称为《山行》的姐妹篇。请你试着背一背。

  四、拓展。

  杜牧的一首《山行》把我们带到秋的美景中,大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也不乏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出示《枫桥夜泊》《秋夕》〈山居秋暝〉

语文16课教案4

  教学目标:

上海龙凤1314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上海龙凤1314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上海龙凤1314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上海龙凤1314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上海龙凤1314  2、读准字音

  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

  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áo

上海龙凤1314  瀚海hàn阑干lán

  羌笛qiāng风掣红旗chè

  3、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整体把握

上海龙凤1314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上海龙凤1314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写景的句子

上海龙凤1314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上海龙凤1314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上海龙凤1314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上海龙凤1314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上海龙凤1314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赏析送别部分

上海龙凤1314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上海龙凤1314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上海龙凤1314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上海龙凤1314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上海龙凤1314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上海龙凤1314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上海龙凤1314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上海龙凤1314  1、抓关键词

上海龙凤1314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上海龙凤1314  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上海龙凤1314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上海龙凤1314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全班齐读

  五、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上海龙凤1314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上海龙凤1314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语文16课教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花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环境保护意识。

  2、识记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会探究未知领域,培养探索精神。鼓励、发展个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六个一类生字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进入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花是大自然的笑脸,一年四季啊,有各种各样的鲜花竞相开放,每一朵鲜花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季节,那景象真是美丽极了,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啊?下面,老师打出一些花的图片,请大家看看,这些花美不美,你能说出哪种花的名字来?

  (多媒体演示:12种花的实物图片,配有《彩云追月》)

  边演示边板贴生字卡片

  二、认读二类字

  这些花的名字中啊,有一些字是二类字,咱们再来读一读,看一看大家都认不认识?

上海龙凤1314  (小组开火车读,指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和这些花名有关的诗歌,叫《花名歌》,齐读课题。

  三、多种方法读诗歌

上海龙凤1314  这首诗歌你们都预习了吗?会读《花名歌》吗?

上海龙凤1314  1、指名读(即时表扬)

  2、学习小组内练习读

  3、请一个小组读

  4、全班齐读

  四、质疑、解疑

上海龙凤1314  读完《花名歌》,你们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讨论)

  五、游戏巩固

  1、送花小使者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现在啊,不光你们喜欢花,各家各户也都非常喜欢它,因为花可以美化我们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你们看,在这栋新建成的居民楼里,一共有(12)位住户,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鲜花,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忙,做送花小使者,分别把这12种花送给他们。(要求:领读花名后再送花)

  2、送字回家(检验:看看有没有回错家的?再读《花名歌》)

  3、报花名(游戏前先练习“对对子”)

  4、读词听音乐

上海龙凤1314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一把美丽的吉他)它的上面有很多词语,如果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出来,就能听到一段美妙的音乐,你们想听吗?(播放《小锣号》)

上海龙凤1314  用《小锣号》的旋律,拍手唱花名歌。

  六、谈话结束

  同学们,花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那么当你在公园里,在马路边,看见一朵正在盛开的小花时,你应该怎样做呢?

  如果你看见有人正在折花,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语文16课教案】相关文章:

01-05

语文唐诗教案08-27

《谜语》语文备课教案05-11

春语文教案12-31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语文拓展课教案01-04

12-25

12-29

乡愁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乡愁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