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3-03-28 10:30:32 古籍 我要投稿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1

上海龙凤1314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上海龙凤1314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翻译

  号角声在润州的上空回荡,江水茫茫。那号角吹的是边塞歌曲,慷慨悲凉,行人听到此曲,仿佛听到了戍边将士思乡而不得归的长长哀怨声。

  听到这哀怨的号角声,沙滩上的那群大雁像受惊似的突然飞起,排列成两三行沿海门朝远方飞去。

  注释

  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全唐诗》

  校:一作“孤城”。

  曲引边声:《全唐诗》

  校:一作“风引胡笳”。

上海龙凤1314  海门:地名,在润州城外。

  创作背景

  唐文宗(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时,李涉曾因事流放康州(治所在今广东德庆),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贬谪途中。诗题一作《晚泊润州闻角》,与此题恰成补充,说明此诗是羁旅水途之作。

  赏析

上海龙凤1314  这首绝句,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写得气势苍凉,意境高远,通俗凝炼,耐人寻味。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这里虽然是写耳闻目睹景象,但字里行间,都使人感到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影子。

  他伫立船头,眼望着茫茫江面,耳听着城头传来悠扬悲切的边地乐调。大凡羁途之士,虽非边地戍卒,总有异地思归之情。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感情是相通的。因而,一闻边地乐声,便立刻引起诗人的共鸣,勾起他思乡归里的绵绵情思。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

上海龙凤1314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上海龙凤1314  这首诗,写得意态自然,寓情于景。乍读,作品好像完全是按照事物的原貌来写的,细细体味,字字句句都见匠心。诗人选择了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物象,寥寥数笔,便描绘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一幅画卷:江边的城市、浩渺的江水和惊飞的鸿雁,而画外则传来悲凉的画角声。在每一物象之中,都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哀情和跳动着的脉情,情思含蓄,寄慨深远。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上海龙凤1314  导读:《阳春曲·皇亭晚泊》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作品,这首小令描述了涧水或东或西时深时浅,山峦亦近云雾盘桓。秋风鼓起征帆驶过了钓鱼的滩头,暮霭渐深树影朦胧,树影间依稀可见江村里两三户人家。这是作者在杭州西北一个叫皇亭泊舟时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阳春曲·皇亭晚泊

  徐再思

上海龙凤1314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注解]

上海龙凤1314  皇亭:《元散曲选注》(北京出版社):“疑当作皋亭,因形近而误。皋亭在杭州西北。”此说较为合情理。

  [译文]

上海龙凤1314  涧水或东或西时深时浅,山峦亦近云雾盘桓。秋风鼓起征帆驶过了钓鱼的滩头,暮霭渐深树影朦胧,树影间依稀可见江村里两三户人家。

上海龙凤1314  《阳春曲·皇亭晚泊》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作品,这首小令描述了涧水或东或西时深时浅,山峦亦近云雾盘桓。秋风鼓起征帆驶过了钓鱼的滩头,暮霭渐深树影朦胧,树影间依稀可见江村里两三户人家。这是作者在杭州西北一个叫皇亭泊舟时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上海龙凤1314  作品第一句表现了涧水的千姿百态的灵动之镁,这都是日暮时分所见的景象。诗人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了涧水的`远近交错、深浅不一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第二句远望云绕青山,风卷云殊的景象。描写了云忽隐忽现,袅袅娜娜,缠缠绵绵衬托了山的朦胧雾化。后两句描写了湖面和湖边的近景,秋风给人一种苍凉广漠的恬澹宁和。随着诗人的视线,把自然之美过渡到有近景的生活之美。日落黄昏后雾意渐浓。朦胧中的婆娑树影和星星点点的茅舍组成一一幅静美、澄旷的风景水墨画,其气韵生动清淡、简远、自然。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远近、动静的生动对比,读来饶有趣味。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苏舜钦

上海龙凤1314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上海龙凤1314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上海龙凤1314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唿唿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勐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赏析:

上海龙凤1314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唿唿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勐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上海龙凤1314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译文

  我半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谁想到今年又往巴东,那地方,已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我就要进入那险阻难行、万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小路,面对高耸的百嶂千峰。

上海龙凤1314  邻船有人来借火种,荒野的神祠,总有人在祈求顺风。

  乘着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

  注释

  泊:停船。

上海龙凤1314  半世:半生,半辈子。

上海龙凤1314  无归:无所归宿。

  转蓬:蓬草随风飘转,因之比喻到处漂泊。

上海龙凤1314  巴东:古郡名,辖今重庆奉节、云阳等县。陆游此行赴夔州,即奉节。

  万死一生:犹言九死一生。极言生命的危险。

  千峰百嶂:形容山峦重迭。嶂,指高险像屏障的山。

  邻舫:相邻的船。

  乞火:求取火种。

  丛祠:乡野间的'神祠。

上海龙凤1314  祈风:祈求一路顺风。

上海龙凤1314  淮南:陆游泊船的瓜洲所在地属淮南东路。

上海龙凤1314  戍(shù)堞(dié):瓜洲有石城,设兵戍守,此指守望的城楼。堞,城上的短墙。

  赏析:

  诗首联就抒发身世之感,说自己长期辗转道路,似随风飘转的蓬草一样,没想到今年又往巴东去。以蓬草喻生涯无定,是前人常用的比喻,陆游用在这里,不但很切合他的身世,更因为他此刻离家不久,还带着离别的遗愁,所以分外凄切。“无归”二字,结合陆游生平以收复国土为己任,渴望战斗在前线来看,不仅仅是说自己似飞蓬,不能安居,而是对此行是到夔州,仍是闲职,不能为国出力而感到不满。次句写赴官巴东,构思巧妙,不直说其事,而说自己做梦到巴东,既说出了目的地,又表现了自己复杂的心情。陆游在出发以前,曾作《投梁参政》诗,直率地说自己“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梦到巴东,正是这一心情的反映。当然,三峡蜀道之难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次联便遥想此行前程的苦难,说蜀道是万死一生的险地,自己将步入那千峰百嶂之中。这两句是想象之词,也可理解为上联所说的梦中所历,在写行路难中,不免也有世路艰难的感叹。

上海龙凤1314  诗的前两联是说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联正式入题写晚泊,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来表现。邻舟乞火,乡间庙宇有船夫们祈祷顺风,看似漫不经心而出,实际上以借火说明夜泊,以庙宇说明所泊处不是很荒凉的地方;由此末尾再顺手带出晚泊的地点是淮南岸,眼前是落日、啼鸦、戍楼。尾句结得很萧索,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相合。瓜洲属镇江,陆游曾在这里任职,当时斗志昂扬,满怀希望,以致他后来在诗中自豪地宣称他这段经历,有“楼船夜雪瓜洲渡”句。如今他旧地重到,见眼前萧然景色,叹仕途多艰,壮志难酬,心中感慨,可想而知。

  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说自己早年学诗,“残余未免从人乞”,自从四十八岁到南郑从军,从现实中汲取了创作源泉,遂悟出诗家三昧。这首诗是陆游从军南郑以前的作品,格调远不如他晚年作品那么苍劲雄健,或多或少还可看出他向江西诗派作家曾几学习的痕迹。

  但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仍能情意相贯,属对工整,是他前期诗中的佳章。清刘熙载《艺概》说陆游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就是指这一类诗。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翁与石湖、诚斋皆倦游者,而石湖但说退居之乐,陆、杨则甚言老于道路之苦,似与官职大小亦有关系。”此评恐未真正说中放翁心事。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5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上海龙凤1314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翻译/译文

  春天的阴云低低地笼罩着绿草如茵的旷野,船行江上,一树树鲜花不时地从眼前掠过。傍晚时分,将小船停靠在古老的祠堂附近,在满川风雨之中欣赏着潮起潮落。

  注释

上海龙凤1314  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上海龙凤1314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赏析/鉴赏

  本篇是一首咏景抒情诗,诗人借描写春日晚景,抒发其内心的孤寂情绪。

上海龙凤1314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这两句侧重写白天行舟所见。毕竟是春天来了,虽然阴云低垂,笼罩四野,但仍然可以看见两岸青青的芳草。在昏暗的天色里,河岸上不时闪过的一树一树色泽幽暗的怒放的鲜花。“一树明”与“幽花”是随距离而变化的结果,远则“幽暗”近则“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两句写傍晚泊舟所见。在这里,诗人选择的泊舟地点既不是“星火”点点的渡口,也不是喧嚣的集镇,而是清冷凄楚的`“古祠下”。这和诗人此时的心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作品表现的需要,只有此时此地才能在“满川风雨”中“看潮生”。在夜幕的覆盖下,风雨“满川”,河水喧涨,景象固然别有一番情致。诗人用“满川风雨”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了一幅奔腾、喧嚣、浩荡的“夜雨图”,尤其是“看潮生”三个字更可谓是的点晴之笔。形象,传神,令人读之仿佛置身于其中。

  我们欣赏这首诗,着眼点应放在人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变化上。白天船行江上,相对于行进中的诗人来说,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距离,教人不禁将诗的意境与诗人经历的宦海沉浮联系在一起,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上海龙凤1314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上海龙凤1314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上海龙凤1314  东林精舍近,日暮但闻钟。

  【注释】

  解题:作者在千里舟行途中,泊船浔阳城下,看到了有名的香炉峰,进而怀念古代高僧,随笔写下了这首被后人叹为“天籁”的唐诗精品。

  挂席:与“扬帆”同义。

上海龙凤1314  郭:外城(古代城市建筑分内、外城)。

  香炉峰:庐山最有名的一峰。

上海龙凤1314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

上海龙凤1314  尘外踪:远离尘俗的踪迹。

  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

  空闻钟:徒然听到东林精舍传来的钟声(因为作者崇拜的高僧早已不在那里了)。

  【译文】

上海龙凤1314  经过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遇到一座名山。

上海龙凤1314  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香炉峰非同一般。

上海龙凤1314  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

  东林精舍虽然近在眼前,傍晚的钟声听到也徒然。

  【赏析】

  此诗简淡自然、空灵无迹,颇有随笔的味道。而在随意挥写间,不但勾画了江山风景,而且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后代诗人和诗评家们对此诗推崇备至,认为是“一片空灵”的“天籁”;或者把它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起作为已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妙境的样本,并将它们比作画中“逸品”。

上海龙凤1314  江行几千里,总不见名山,第二句中一个“都”字把作者心中失望的心情凸显出来,并为下联中见到香炉峰时的怡悦心情蓄势;第四句中一个“始”字,一下点出了作者见到香炉峰时心中的欣喜,颇能勾出情绪上的起落;第六句中用“永怀”二字,出语特重,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高僧慧远的由衷倾慕;第八句中一个“空”字,隐含了“钟声虽仍然可闻,远公已不复可见”的惆怅、失落等复杂心情,可谓情韵盎然。从这些精炼的用字上看,作者于此诗的锤炼下了不少功夫,只不过功夫到了炉火纯青时,便又不留锤炼痕迹,反倒显得简淡自然了。

  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诗人用淡笔随意一挥,便把这江山胜处的风貌勾勒出来了,而且还传递了神情。

  试想在那千里烟波江上,扬帆而下,心境何等悠然。一路上也未始无山,但总不见名山,直到船泊浔阳城下,头一抬,那秀拔挺出的庐山就在眼前突兀而起,“啊,香炉峰,这才见到了你,果然名不虚传!”四句诗,一气呵成,到“始”字轻轻一点,舟中主人那欣然怡悦之情就显示出来了。

上海龙凤1314  香炉峰是庐山的'秀中之秀,在不少诗人的歌咏中常见它美好的身影。“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望庐山瀑布》),在李白笔下,香炉峰青铜般的颜色,被红日映照,从云环雾绕中透射出紫色的烟霞,这色彩何等浓丽。

上海龙凤1314  李白用的是七彩交辉的浓笔,表现出他热烈奔放的激情和瑰玮绚烂的诗风。而此时的孟浩然只是怡悦而安详地观赏,领略这山色之美。因而他用的纯乎是水墨的淡笔,那么含蓄、空灵。从悠然遥望庐山的神情中,隐隐透出一种悠远的情思。

  诗人以上半首叙事,略微见景,稍带述情,落笔空灵;下半首以情带景,情是内在的,他又以空灵之笔来写,确如昔人评曰:“一片空灵”。

  香炉峰烟云飘逸,远“望”着的诗人,神思也随之悠然飘忽,引起种种遐想。诗人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爱庐山,刺史桓伊为他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东林精舍”。据云那处所是:“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到这儿来的人都感到“神清而气肃”。这地方如此清幽,使人绝弃尘俗,当然也是为那些山林隐逸之士所向往的了。孟浩然是一位“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的人物,所以他那“永怀尘外踪”的情怀是不难理解的。

上海龙凤1314  诗人在遐想,深深怀念这位高僧的尘外幽踪,这时,夕阳斜照,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远公安禅之地的东林寺里传来阵阵钟声,东林精舍近在眼前,而远公早作古人,高人不见,空闻钟声,心中不禁兴起一种无端的怅惘。“空”字情韵极为丰富。这儿是倒装句法,应该是先闻东林之钟然后得知精舍已“近”。这一结余音袅袅,含有不尽之意。且点出东林精舍,正是作者向往之处。“日暮”二字说明闻钟的时刻,“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加深了深远的意境;同时,也是点题。

上海龙凤1314  这首诗,诗人写来毫不费力,真有“挥毫落纸如云烟”之妙。诗人写出了“晚泊浔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然而尽管“精舍”很“近”,诗人却不写登临拜谒,笔墨下到“空闻”而止,“望”而不即,悠然神远。难怪主“神韵”说的清人王士禛极为赞赏此诗,把它与李白诗“牛渚西江夜”并举,用以说明司空图《诗品》中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还说:“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7

  晚泊岳阳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古诗简介

  《晚泊岳阳》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全诗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首联看来字字平易,却表现出作者对家的思念。羁旅之人闻得悠悠钟声,感受到城中黄昏人归的气氛,那种家的气氛不禁牵引着小船驻留树下,诗人静静地谛听着,感触着。不久,江上月出,洞庭湖一片苍茫,令人生起一种前途未卜之感。夜深明月焕发光彩,舟人吟着歌回转,那一曲回家的歌儿又令作者听而不厌,只是轻舟转眼已如飞而去,留下的只有诗人独自面对江月江涛。作者以景寓情,又巧妙地让情景相悖,含蓄地表达自己失意之慨。

  翻译/译文

上海龙凤1314  我躺在船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航船就系在岳阳城边的树上。

上海龙凤1314  江面空阔,明月渐渐升起,天水相连,夜气漾漾,江路茫茫。

上海龙凤1314  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别皎洁,又传来舟子晚归时的歌声。

  一串长长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可舟子荡起船桨,如飞似的驶过我停泊的地方。

  注释

上海龙凤1314  ⑴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

  ⑵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

上海龙凤1314  ⑶失江路:意谓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

  ⑷清辉:皎洁的月光。

上海龙凤1314  ⑸阕[què]:乐曲终止。

  ⑹短楫:小船桨。

  创作背景

上海龙凤1314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携家人沿水路前往贬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阳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难眠,写下了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阳》。

  赏析/鉴赏

上海龙凤1314  首联“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点染停舟的地点及周围的氛围。先用倒装句写出,因“系舟岳阳城下树”,才有“卧闻岳阳城里钟”的意境。诗人先以“岳阳城下树”做为定点,然后,才移动他的视点,从上下、左右把握舟系城外的佳景,写听觉的远闻、近闻,视觉的远观、近观,从左右远近俯仰的转向,描摹岳阳城外的月光水色,倾听城内的晚钟和水上的晚唱,这一切都显得洒脱,旷达,毫无贬途中的黯然神伤之情。诗人先从钟声写起,钟声唤起了诗人的遐想,他是在贬谪途中于城外闻城内的“钟声”,这“钟声”令诗人无法闲卧孤舟,那么诗笔就自然移到舟外江面上的天。

  颔联“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空江”二字,固然指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时的一片茫然之情,天地的空阔正显出了孤舟(即诗人)的渺小孤独无助。但月亮却是有情有义的,能及时而来,与诗人默然相对,为诗人排解贬谪夷陵的失意情怀。“空江明月”正是为写“失江路”做好了铺垫。诗人似乎想到了王勃的“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面对皎皎明月,面对“云水苍茫”的大江,诗人情不自禁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继而颔联描绘月下晚唱:“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已是夜深月上,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令人想起唐代张若虚的诗句,“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月似乎看出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于是故弄清辉,照明诗人高洁澄清的本心,提示诗人要坚守超拔脱俗的人生志趣。忽然水上传来舟子的渔歌,声音嘹亮悠远,这歌声与城里钟声又互相融合在一起,晚钟与晚唱,在浩渺江面上弥漫无际。

  结联的“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句,勾画了诗人被触动的心绪,当他蓦然听到归舟晚唱时,不禁在寂寞的旅途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但是,由于轻舟短楫,疾去如飞,这一阕歌声还没听完,已经远逝了,岳阳城外的一切又归于宁静。诗人运用交错的声色描绘,以江面的歌声听不尽和轻舟疾行如飞的动态意象,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诗人也以交错呼应之美,在实景的摹写中灵动地寄寓他旷达、孤寂的矛盾心境。

  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以“城里钟”起,以月下歌止,拓前展后,留下足以使人驰骋想象的空间,同时以有意之“听”照应无意之“闻”,表现了感情的变化。全诗语句平易流畅,情意深婉曲折。

上海龙凤1314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因疏救范仲淹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欧阳修携家人沿水路前往贬所,溯江而上,于九月初四夜泊岳阳城外的洞庭湖口,月下难眠,写下了这首七言短古《晚泊岳阳》。

【晚泊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晚泊岳阳》原文、翻译及赏析02-06

《晚泊岳阳》原文及翻译赏析10-28

晚泊岳阳原文翻译及赏析04-13

晚泊岳阳原文、翻译及赏析01-07

晚泊岳阳原文,翻译,赏析08-05

晚泊岳阳翻译及赏析02-14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及赏析04-03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01-01

《晚泊浔阳望庐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