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凤1314

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2-04-18 14:45:01 古籍 我要投稿

上海龙凤1314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1

  春山夜月

  于良史

上海龙凤1314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上海龙凤1314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译文

  春天的山中有着太多的美好事物,赏玩到入夜了都忘记了归去。掬起一捧水来,天上月就落人在手中,就如手捧一轮月;撷几枝野艳山花,馥郁的香气便溢满衣衫。兴致高昂,哪管路远路近呢,想要离去却怜惜那楚楚的花草。翘首南望,夜风送来了阵阵钟声;远处的楼台忽隐忽现在一片青翠的山色之中。

  赏析

上海龙凤1314  世所称好诗者,或有奇思,或具佳构,或出语不俗,或所见精微。占其一者已胜,况“四美”皆具。良史,飘逸逊于太白;沉郁输与少陵;然藉此诗堪可与“仙”“圣”一角。

  何年不春?何处无春?春者,景明也,赏心也,胜事亦多也。巨细不捐,是为冗杂,取舍乏当也。良史,虽非唐诗之大家,却深谙于诗家之此道。不写天朗月明,不描花态柳情,不书鸟之幽鸣,不叙竹之青葱,非功力未到,乃无独步之俗见,弃之也。只撷趣事两帧——“掬水”,因水之柔,不意,却恰似将溪中之月影,捞入手,灿然矣,陶然矣,此不言其为真情趣言何也?“弄花”,因花之娇,孰料,离去时衣衫暗香仍浓,醉矣,美矣,此不言其真趣味又当言何也?介甫所言极是:“动人春色不须多。”由此“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终成享誉当世醉倒后人之千古绝唱,乃不夸之言也。

  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2

  春山夜月

  唐代: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春山夜月》译文

上海龙凤1314  春山景色美不胜收,直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忘记归去。

  捧起山泉,月影闪烁在手掌间;拨弄山花,香气渗透着衣衫。

上海龙凤1314  游兴顿起,不会在乎路途的远近;想要离去,总难舍下花草的深情。

  翘首南望钟声悠扬之处,翠微深处,楼台掩映。

  《春山夜月》注释

上海龙凤1314  春山:一作“春来”。

上海龙凤1314  掬(jū):双手捧起。《礼记·曲礼上》云:“受珠玉者以掬。”

  鸣钟:一作“钟鸣”。

上海龙凤1314  翠微: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云:“游客值春晖,金鞍上翠微。”

  《春山夜月》赏析

上海龙凤1314  此诗描写春夜山中赏月的乐趣,诗人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春山夜月图,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纵情山水的畅快心情。开篇两句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接下来的六句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全诗风格清淡闲雅,描摹物态历历如绘,极富神韵,尤其是颔联两句,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意境鲜明,妙趣横生,历来脍炙人口。

上海龙凤1314  诗的开头二句点出:春天的山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自己游春只顾迷恋玩赏,天黑了,竟然忘了归去。这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一、二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多胜事”是“赏玩忘归”的原因。而“胜事”又是全诗发脉的地方。从通篇着眼,如果不能在接着展开的三、四句中将“胜事”写得使人心向往之,那么,其余写“赏玩忘归”的笔墨,势将成为架空之论。

上海龙凤1314  在这吃紧处,诗人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写道:“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此处描写堪称恰到好处:

  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自然圆到。一、二句波纹初起,至这两句形成高潮,以下写赏玩忘归的五、六两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

上海龙凤1314  第二,这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神完气足,人情物态,两面俱到。既见出水清夜静与月白花香,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逸兴悠长。所写“胜事”虽然只有两件,却足以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上海龙凤1314  第三,“掬水”句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弄花”句写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艺术形象虚实结合,字句安排上下对举,使人倍觉意境鲜明,妙趣横生。第四,精于炼字。“掬”字,“弄”字,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确是神来之笔。

  诗人完全沉醉在山中月下的美景之中了。唯兴所适,根本不去计算路程的远近。而当要离开时,对眼前的一花一草不能不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就是诗人在写出“胜事”的基础上,接着铺写的“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二句的.诗意。这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

上海龙凤1314  正当诗人在欲去未去之际,夜风送来了钟声。他翘首南望,只见远方的楼台隐现在一处青翠山色的深处。末两句从近处转向远方,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但仍然将春山月下特有的情景,用爱怜的笔触轮廓分明地勾勒了出来,并与一、二、三句点题的“春山”、“夜”、“月”正好遥相呼应。

  三、四两句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这两句在篇中,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上海龙凤1314  于良史唐代诗人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

上海龙凤1314  其五言诗词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甚为清雅,多写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时寄寓思乡和隐逸之情。诗风与"大历十才子"相近。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 《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明代胡应麟曾在《诗薮》称其《冬日野望寄李赞府》中“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二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是盛中晚唐诗歌界限的标志。

  其诗入《中兴间气集》,《全唐诗》有录。

  拓展:

  中兴间气集作品简介

  唐诗选集。唐代高仲武编选﹐或误题孟彦深编选。诗集2卷﹐选录肃宗至德初(756)到代宗大历末(779)20多年间作家作品﹐计26人﹐诗130多首。旧史家称此时为安史乱后之“中兴”时期﹐书名取此。

  此书大致反映出至德﹑大历间诗坛的主要面貌。编选者推崇钱起﹑郎士元﹐把二人列为上﹑下卷之首。所选多为赠别酬和﹑流连光景之作﹐也有少数反映民生疾苦的篇什。在艺术上追求清逸幽远之境﹐体制多为五言。高仲武《自序》中提出“体状风雅﹐理致清新”的选取标准﹐基本符合当时诗风的特点。

  此书在每家姓氏之后﹐都有简短评语﹐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如评刘长卿“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颇有见地。但也有品评高下失当之处。如评郎士元《别郑礒》开头两句“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为“工于发端”﹐实则“听”“闻”犯重合掌﹐微有小疵。郑谷《读前集二首》云:“何事后来高仲武﹐品题《间气》未公心”。说他不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品评公允。陆游也指责他“评品多妄”﹑“议论凡鄙”(《跋中兴间气集》)。

  今存《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附清代何焯据述古堂影宋抄本所作校记。凡刻本原缺高仲武自序及张众文﹑章八元﹑戴叔伦﹑孟云卿﹑刘湾五人评语﹐都见于何焯校记。又有明汲古阁刻本等。现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唐人选唐诗(十种)》。

  于良史个人诗集

上海龙凤1314  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

  山暝飞群鸟,川长泛四邻。

上海龙凤1314  烟归河畔草,月照渡头人。

上海龙凤1314  朋友怀东道,乡关恋北辰。

上海龙凤1314  去留无所适,岐路独迷津。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上海龙凤1314  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

上海龙凤1314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上海龙凤1314  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愁。

  闲居寄薛华

上海龙凤1314  隐几读黄老,闲居耳目清。

  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

  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

  晚来因废卷,行药至西城。

  江上送友人

  看尔动行棹,未收离别筵。

上海龙凤1314  千帆忽见及,乱却故人船。

  纷泊雁群起,逶迤沙溆连。

上海龙凤1314  长亭十里外,应是少人烟。

  田家秋日送友

  苍茫日初宴,遥野云初收。

上海龙凤1314  残雨北山里,夕阳东渡头。

上海龙凤1314  舟依渔溓合,水入田家流。

  何意君迷驾,山林应有秋。

  自吟

  出身三十年,发白衣犹碧。

  日暮倚朱门,从朱污袍赤。

【春山夜月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代诗歌 春山夜月09-29

《春山夜月》唐诗鉴赏11-15

天净沙春原文及译文10-04

天净沙·春原文及译文10-03

杜甫《春望》原文及译文08-25

王安石春夜译文及赏析02-21

湘春夜月·近清明原文及赏析03-25

12-22

天净沙·春原文及赏析07-19

《白居易传》原文及译文赏析12-06